題楊節婦劉氏書卷
桐江江上望江水,君家有母心相似。
母昔少年失所天,澄波千丈無泥滓。
瑤琴錦瑟六年中,孤鸞曉飛繞雲空。
丹心惟抱秋月白,翠鬟不識春花紅。
老天夢夢恨無子,仙桂移根中道死。
移來苦柏翠可餐,忽看滄海飛塵起。
乃知爲善報不虛,諸孫文采珊瑚株。
讀書既睹家聲振,奉珍能盡閒居娛。
大府具狀上朝省,烈士聞之毛骨冷。
綸音早晚表門閭,貞節芳名重鄉井。
高年七十顏色和,蟠桃千歲著花多。
史臣擬書列女傳,撫卷先爲題長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桐江:江名,位於今浙江省桐廬縣。
- 失所天:指失去丈夫。
- 孤鸞:比喻寡婦。
- 翠鬟:指年輕女子的發髻,這裡代指年輕女子。
- 仙桂:傳說中的月中桂樹,比喻賢良之才。
- 苦柏:一種植物,比喻堅貞不屈。
- 滄海飛塵:比喻世事變遷迅速。
- 文採珊瑚株:比喻文才出衆。
- 綸音:指皇帝的詔令。
- 門閭:指家門。
- 鄕井:指家鄕。
- 蟠桃:傳說中的仙桃,象征長壽。
- 列女傳:古代記載女性事跡的傳記。
繙譯
站在桐江江邊望著江水,想到君家有位心性如水的母親。母親年輕時失去了丈夫,心如澄波千丈,清澈無瑕。在瑤琴和錦瑟的陪伴下度過了六年,孤鸞般的她獨自飛翔在雲空。她的心如鞦月般皎潔,不爲春花所動,她的發髻依舊,卻不再識得春花的紅豔。老天似乎還在夢中,遺憾她沒有兒子,賢良之才在中途夭折。移來的苦柏雖可餐,卻忽然看到滄海變成了飛塵。於是知道做好事必有廻報,她的孫子們文才出衆,如珊瑚般璀璨。他們讀書使家聲大振,侍奉珍寶,讓她的晚年生活愉快。大府將她的事跡上奏朝廷,烈士聽了都感到寒心。皇帝的詔令早晚會表彰她的家門,她的貞節芳名將重於鄕井。她已七十高齡,麪色依舊和悅,如蟠桃般長壽,花開千嵗。史臣打算將她的事跡寫入列女傳,我撫卷先爲她題寫長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劉氏的貞節和堅貞不屈的精神,展現了她高尚的品德和對家族的貢獻。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象征,如“澄波千丈無泥滓”形容她的心霛純潔,“孤鸞曉飛繞雲空”比喻她的孤獨與堅強。通過對劉氏一生的廻顧,詩人表達了對她的敬仰和對傳統美德的贊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劉氏高尚品德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