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時舉見寄

· 郭鈺
浮雲不爲雨,出岫期無拘。 蒼龍偶借勢,影跡隨風除。 懸知市朝上,不似山岩居。 送客限門外,嗟彼馳交衢。 爲農甘沒世,何必衣冠儒。 君居崆峒上,自與人事暌。 清高浥沆瀣,念我纏寰區。 託交匪朝夕,無論出處殊。 山水有佳趣,且此寧君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出岫(chū xiù):從山洞中出來。
  • 懸知:預料,猜測。
  • 市朝:市集和朝廷,泛指繁華的都市。
  • (jiē):歎息。
  • 交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 沒世:終身,一輩子。
  • 衣冠儒:指穿著儒服的士人。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位於今甘肅省平涼市,此処泛指高山。
  • (yì):沾溼。
  • 沆瀣(hàng xiè):夜間的水氣,比喻清高脫俗。
  • 纏寰區:纏繞在塵世之中。
  • 出処殊:出仕與隱居的不同。

繙譯

浮雲本不爲了降雨,從山洞中飄出期待無拘無束。 蒼龍偶爾借勢而起,身影隨著風消散無蹤。 預料在繁華的都市中,不如山間的隱居自在。 送客衹能在門外,歎息那繁忙的交通要道。 甘願一生務辳,何必非要穿上儒服。 你居住在高山之上,自然與人間事務疏遠。 清高的氣息如夜間的露水,卻惦記我這塵世中的人。 我們的交往不是一朝一夕,無論出仕還是隱居都無分別。 山水間有美好的趣味,這裡足以安頓你的身心。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繁華的超脫。詩中通過浮雲、蒼龍等自然意象,對比了山居與市朝的不同,強調了山居的自由與甯靜。詩人贊美了友人遠離塵囂的高潔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生活的羨慕和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霛自由的情懷。

郭鈺

元明間吉安吉水人,字彥章。元末隱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辭疾不就。生平轉側兵戈,流離道路,目擊時事阽危之狀,故詩多愁苦之詞。於戰亂殘破郡邑事實,言之確鑿,尤足補史傳之缺。有《靜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