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 四首

天南地北,何日兵塵息,四海昇平歸老憶,鳳遠岐山空碧。 衣冠滾滾爭春,誰能臥轍攀輪,一劍風雲未遂,幾回怒發衝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兵塵:戰亂的塵埃,指戰爭。
  • 四海:指全中國或全世界。
  • 昇平:太平盛世。
  • 鳳遠岐山:傳說中鳳凰飛離岐山,比喻賢者離去或理想破滅。
  • 衣冠:指士大夫或官吏。
  • 滾滾:形容衆多或連續不斷。
  • 爭春:比喻爭權奪利。
  • 臥轍攀輪:古代官員離任時,百姓臥在車轍上,攀住車輪,希望官員留下,比喻挽留賢能。
  • 一劍風雲:指英雄豪傑的壯舉。
  • 未遂:未能實現。
  • 怒發衝巾:形容憤怒至極,頭髮直立,巾帽都衝起來。

翻譯

無論天南還是地北,何時才能停止戰亂,迎來四海太平,讓我在晚年回憶。鳳凰已遠飛岐山,只留下空曠的碧空。 士大夫們爭相追逐權勢,誰能甘心被百姓挽留,放棄爭鬥。我雖有一劍之勇,卻未能成就風雲壯舉,多少次憤怒至極,頭髮直立,巾帽都衝起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戰亂不息、社會動盪的憂慮,以及對和平盛世的渴望。詩中通過「天南地北」、「兵塵息」等詞語,描繪了戰爭的廣泛和殘酷。同時,「四海昇平」、「鳳遠岐山」等意象,寄託了作者對和平與理想的嚮往。後兩句則通過「衣冠滾滾爭春」、「一劍風雲未遂」等對比,揭示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以及作者內心的憤怒和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時代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張弘範

元易州定興人,字仲疇。張柔第九子。善馬槊,能歌詩。世祖中統初,授御用局總管。三年,改行軍總管,從徵濟南李璮。至元初,授順天路管民總管,調大名。六年,以益都淄萊等路行軍萬戶領益都兵,從攻宋襄陽。十一年,從伯顏攻宋,以戰功賜名拔都。十五年,授蒙古漢軍都元帥,南下閩廣,擒宋丞相文天祥於五坡嶺。次年,破張世傑於厓山,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勒石紀功而還。旋卒。有《淮陽集》。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