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覲 (jìn):朝見君主或朝拜聖地。
- 雉扇:古代儀仗中的一種扇子,用雉(野雞)的羽毛製成。
- 霄漢:天空極高處。
- 羌服:古代對西羌地區的稱呼,這裏指邊遠地區。
- 正朔:正月初一,也泛指曆法,這裏指朝廷的權威。
- 包茅: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貢於宗廟,稱包茅。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均在此舉行。
- 浯溪:溪名,在湖南省祁陽縣西南。
- 謾叟:作者自稱。
- 頌:歌頌,讚美。
翻譯
此行將穿越萬里風波,使者指日可待朝見天子的光輝。 雲開處,雉扇高懸於天際,龍形金函中攜帶着表章。 邊遠之地向來尊崇朝廷的權威,包茅將按次序貢入明堂。 浯溪之石高聳千丈,我這老叟再次被煩請來歌頌大唐的輝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使者遠行朝見天子的場景,表達了對朝廷的忠誠與尊崇。詩中「雲開雉扇當霄漢,龍抱金函出表章」以壯麗的意象展現了朝廷的莊嚴與神聖。末句「浯溪有石高千丈,謾叟重煩頌大唐」則通過自謙之詞,抒發了對大唐盛世的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