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和劉改之

何處是滄洲。寒波不盡流。恰登舟、便過城樓。一片錦雲三萬頃,常記得、藕花秋。 漁父雪矇頭。此情知道否。說生來、不識閒愁。青笠綠蓑煙雨裏,吾與汝、可同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滄洲:指隱居之地。
  • 寒波:寒冷的水波。
  • 錦雲:比喻水面上的荷花。
  • 藕花:荷花。
  • 漁父:漁翁,指隱士。
  • 雪矇頭:形容漁父頭上覆蓋着雪花,比喻其隱居生活的清苦。
  • 青笠綠蓑:青色的斗笠和綠色的蓑衣,是漁父的典型裝束。
  • 煙雨:細雨濛濛,如煙似霧。

翻譯

何處是我向往的隱居之地?寒冷的水波永無止境地流淌。剛一登船,便已駛過城樓。眼前是一片如錦雲般的三萬頃荷花,我常常記得,那是藕花盛開的秋天。

漁父的頭上覆蓋着雪花,他是否瞭解我此刻的心情?他說他生來就不懂得什麼是閒愁。在煙雨濛濛中,他戴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綠色的蓑衣。我與他,是否可以一同遊蕩在這片水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逸生活的圖景,通過對「滄洲」、「寒波」、「錦雲」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詞中「漁父雪矇頭」一句,既展現了漁父的清苦生活,也隱喻了作者內心的孤寂與超脫。結尾的「吾與汝、可同遊」則流露出作者希望與漁父共享這份寧靜與自由的願望。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無限憧憬。

張之翰

元邯鄲人,字周卿,號西巖老人。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講學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風。時民苦荒,租額以十萬計,因力陳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巖集》。 ► 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