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明心海上人別弟詩後

· 張昱
弟兄天性本同符,遠涉能無一慟乎? 浮世有身真大患,回車無日始窮途。 秋巢不宿烏衣燕,夜屋偏憐白項烏。 切莫臨風揮老淚,血痕能染紫荊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同符:相同,相合。
  • 遠涉:遠行。
  • (tòng):極度悲痛。
  • 浮世:人間,人世。
  • 大患:大災難,大禍害。
  • 回車:調轉車頭,比喻改變方向。
  • 無日:沒有時間,不久。
  • 窮途:絕路,困境。
  • 秋巢:秋天的巢穴。
  • 不宿:不住宿,不棲息。
  • 烏衣燕:黑色的燕子。
  • 夜屋:夜晚的屋子。
  • 白項烏:脖子上有白毛的烏鴉。
  • 老淚:老年人的眼淚。
  • 血痕:血跡。
  • 紫荊:一種植物,這裏比喻兄弟之情。

翻譯

兄弟之情本就如同一體,遠行分別怎能不感到極度悲痛? 人世間,擁有生命本身就是一場大災難,不久之後,改變方向便是走入絕境。 秋天的巢穴中,黑色的燕子不再棲息,夜晚的屋子裏,卻偏偏憐愛那脖子上有白毛的烏鴉。 切莫在風中揮灑老淚,那血跡能染紅象徵兄弟情深的紫荊花,使之枯萎。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厚的兄弟情誼和對分別的悲痛。詩中,「同符」一詞強調了兄弟間天生的親密無間,而「慟」字則凸顯了離別之痛。通過「浮世有身真大患」和「回車無日始窮途」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人生無常和困境的感慨。後兩句以燕子和烏鴉的比喻,隱喻兄弟間的情感變化,而結尾的「血痕能染紫荊枯」則是對兄弟情深不渝的象徵,同時也是對離別之痛的深刻描繪。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兄弟情誼的珍視和對離別的無盡哀思。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