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參軍國事太傅中軍右丞相徵北大將軍魏國公中山

文皇倡義旗,百戰躬自將。 毋論大將誰,偏禆皆稱良。 淇公與成公,雄武雅相當。 應敵面面身,倡勇人人強。 成公實少年,受賑闢南荒。 武侯未渡瀘,伏波已告亡。 帝惓殊深篤,胙茅等真王。 至今東第中,華棟鬱相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文皇:指明成祖朱棣。
  • 倡義旗:發起正義的旗幟,指朱棣發起靖難之役。
  • 躬自將:親自率領。
  • 偏禆:偏將和禆將,即副將。
  • 淇公與成公:指淇國公和成國公,均爲明朝功臣。
  • 雄武:勇猛善戰。
  • 雅相當:相當,匹配。
  • 應敵面面身:面對敵人,全身心地應對。
  • 倡勇人人強:鼓勵士兵勇敢,使每個人都變得強壯。
  • 受賑闢南荒:接受命令開闢南方邊疆。
  • 武侯未渡瀘:指諸葛亮未曾渡過瀘水(長江上游)。
  • 伏波已告亡:指伏波將軍馬援已經去世。
  • 帝惓殊深篤:皇帝對功臣的思念非常深厚。
  • 胙茅等真王:封賞土地如同真正的王。
  • 東第:東邊的府邸。
  • 華棟鬱相望:華麗的建築相互對望。

翻譯

明成祖朱棣發起靖難之役,百戰之中親自率領軍隊。不論大將是誰,副將們都是優秀的。淇國公和成國公,他們的勇猛善戰相當匹配。面對敵人,他們全身心地應對,鼓勵士兵勇敢,使每個人都變得強壯。成國公實際上是少年,接受命令開闢南方邊疆。就像諸葛亮未曾渡過瀘水,伏波將軍馬援已經去世。皇帝對功臣的思念非常深厚,封賞土地如同真正的王。至今在東邊的府邸中,華麗的建築相互對望。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明成祖朱棣及其功臣們的英勇事蹟。通過對比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如諸葛亮和馬援,強調了淇國公和成國公的功績。詩中「帝惓殊深篤,胙茅等真王」表達了皇帝對功臣的深厚情感和慷慨封賞,而「華棟鬱相望」則形象地描繪了功臣府邸的輝煌景象,體現了明朝對功臣的尊重和紀念。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