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伯起丈見夢之作

張卿留侯裔,中歲慕黃石。 蟻觀一世豪,消搖於八極。 寄此漆園蝶,薄彼天門翼。 宵分嘗夢餘,披襟話玄白。 恍若楊侍晨,親絇子喬舄。 緒語猶可尋,清徽倏難即。 起睹銀漢秋,白榆何歷歷。 裁詩紀相贈,意我或有得。 而我未解脫,凡情宛如昔。 焉能他心通,作汝屋樑色。 欲馳樂令駕,一解衛生惑。 試觀醒後身,何如夢中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蟻觀:比喻微不足道的看法。
  • 消搖:逍遙,自由自在。
  • 八極:八方極遠之地,泛指天下。
  • 漆園蝶:指莊周夢蝶的故事,比喻虛幻的事物。
  • 天門翼:天門,指天宮之門;翼,翅膀。比喻高遠的境界。
  • 宵分:夜半。
  • 玄白:玄妙的道理。
  • 楊侍晨:指楊修,東漢末年文學家,曾任侍中,故稱。
  • 親絇子喬舄:親自繫上子喬的鞋帶。子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緒語:遺言,臨終的話。
  • 清徽:清雅的音徽,指美好的名聲。
  • 倏難即:突然難以接近。
  • 白榆:星名,即天榆星。
  • 歷歷:清晰可見。
  • 裁詩:作詩。
  • 相贈:互相贈送。
  • 意我或有得:認爲我或許有所領悟。
  • 未解脫:未能超脫世俗。
  • 凡情:世俗的情感。
  • 他心通:佛教術語,指能知他人心思的神通。
  • 屋樑色:指夢中人的面色。
  • 樂令駕:樂令,指樂毅,戰國時燕國名將;駕,指車駕。這裏比喻高遠的志向。
  • 衛生惑:指對生命和健康的疑惑。
  • 醒後身:醒來後的身體。
  • 夢中覿:夢中相見。

翻譯

張卿是留侯的後裔,中年時仰慕黃石公。 他以微不足道的看法看待世間的豪傑,自由自在地遊歷天下。 他寄情於漆園蝶的虛幻,輕視天門翼的高遠。 夜半時分,我常夢見他,我們披襟暢談玄妙的道理。 恍惚間,我彷彿是楊修,親自爲仙人子喬繫上鞋帶。 他的遺言仍可尋覓,但美好的名聲卻突然難以接近。 起身看到秋夜的銀漢,天榆星清晰可見。 我作詩紀念我們的相贈,認爲我或許有所領悟。 然而我未能超脫世俗,世俗的情感依舊如昔。 我怎能知曉他人的心思,描繪出夢中人的面色。 我渴望擁有樂毅那樣的高遠志向,解除對生命和健康的疑惑。 試看醒來後的身體,與夢中相見時相比如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夢境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超脫世俗、追求高遠境界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莊周夢蝶、天門翼等典故,以及對楊修、子喬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玄妙道理的探索和對美好名聲的追求。同時,通過對自己未能超脫世俗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健康的深刻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哲學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