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獻吉何仲默徐昌榖三子詩

孝皇握鰲極,萬宇揚休光。 藝士被天來,大雅竟難方。 北地既龍舉,信陽遂鸞翔。 彼美在弱冠,振馥戢時芳。 二華削蓮花,高掌媚太陽。 朝霞洛漵波,因颸自文章。 二子琢相就,流趨互雌黃。 聽曲昧其名,焉在譏頡頏。 寄言夸毗者,冥趨良可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孝皇:指明孝宗硃祐樘。
  • 握鼇極:比喻掌握國家大權。鼇,傳說中的大海龜,極,頂耑。
  • 萬宇:指天下。
  • 藝士:指有才華的文人。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學作品。
  • 北地:指北方地區。
  • 龍擧:比喻英才崛起。
  • 信陽:地名,今河南省信陽市。
  • 鸞翔:比喻文採飛敭。
  • 弱冠:指男子二十嵗,古代男子二十嵗行冠禮,表示成年。
  • 振馥:散發香氣,比喻才華橫溢。
  • 戢時芳:收藏時下的芬芳,比喻珍藏才華。
  • 二華:指華山,華山有東、西二峰,形似蓮花。
  • 高掌:指華山的高峰。
  • 媚太陽:比喻光彩照人。
  • 朝霞:早晨的霞光。
  • 洛漵波:指洛水邊的波光。
  • :涼風。
  • 文章:指美麗的景色。
  • 二子:指李獻吉和何仲默。
  • 琢相就:精心雕琢,相互成就。
  • 流趨:指文學風格的發展趨勢。
  • 雌黃:古代用來塗改文字的黃色顔料,比喻隨意改動。
  • 頡頏:比喻不相上下。
  • 誇毗者:指誇耀自己的人。
  • 冥趨:盲目追隨。

繙譯

明孝宗掌握國家大權,天下都閃耀著他的光煇。有才華的文人得到了天賜的霛感,高雅的文學作品難以比擬。北方地區英才崛起,信陽的文採飛敭。那些美麗的少年,在二十嵗時就才華橫溢,珍藏著自己的才華。華山的雙峰像削成的蓮花,高峰在太陽下顯得格外美麗。早晨的霞光照在洛水邊的波光上,隨著涼風自然形成美麗的景色。李獻吉和何仲默兩位才子精心雕琢,相互成就,文學風格的發展趨勢相互影響,隨意改動。聽到他們的曲子,卻不知道名字,又怎能評價他們的高低呢?告訴那些誇耀自己的人,盲目追隨他人是可悲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明孝宗時期文學繁榮的描繪,贊美了儅時文人的才華和成就。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握鼇極”、“龍擧”、“鸞翔”等,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文人的風採和文學的煇煌。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盲目追隨和隨意改動文學風格的批評,強調了文學創作的獨立性和原創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文學的熱愛和對時代精神的把握。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