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都:指東漢的都城洛陽。
- 蔽閹宦:指宦官專權,遮蔽了皇帝的視聽。
- 儀曜:指朝廷的禮儀和光輝。
- 八俊:指東漢末年的八位傑出人物,如李膺、杜密等。
- 三君:指東漢末年的三位名士,如陳蕃、竇武等。
- 皦皦:明亮,清晰。
- 露其嬴:顯露出他們的優勢。
- 林宗:指東漢末年的名士郭泰,字林宗。
- 巧彌縫:巧妙地彌補和掩飾。
- 遑遑:匆忙不安的樣子。
- 無成:沒有成就。
- 太邱:指東漢末年的名士陳寔,字太邱。
- 包茹:包容,忍耐。
- 嘿嘿:沉默不語。
- 苟生:苟且偷生。
- 鯨波:巨大的波浪,比喻動盪的局勢。
- 衡飆:猛烈的風。
- 一葦:比喻小船。
- 黃叔度:指東漢末年的名士黃憲,字叔度。
- 鴻飛獨冥冥:比喻黃叔度超然物外,不受世俗影響。
翻譯
東漢的都城洛陽被宦官專權所遮蔽,朝廷的禮儀和光輝都變得污濁。八位俊傑和三位君子,他們的優勢清晰可見。郭林宗雖然巧妙地彌補和掩飾,但最終還是一事無成。陳太邱包容忍耐,沉默不語,只是苟且偷生。在動盪的局勢和猛烈的風中,小船怎能與之抗爭。只見黃叔度像鴻雁一樣獨自飛翔在遙遠的天際,超然物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東漢末年政治局勢的描繪,展現了當時宦官專權、名士無力的社會現實。詩中,「八俊」、「三君」等人物形象鮮明,他們的命運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反映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黃叔度的形象則寄託了作者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題朱上林所贈錢舜舉太白觀瀑圖後即還上林 》 —— [ 明 ] 王世貞
- 《 覽古感時偶成十古律 》 —— [ 明 ] 王世貞
- 《 追補姚元白市隱園十八詠玉林 》 —— [ 明 ] 王世貞
- 《 虎丘老僧有竹林精舍文伯仁爲圖之王履吉書疏於後餘遊竹林僧出示此卷履吉下世已三十載矣爲之憮然因成此詩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寓懷 》 —— [ 明 ] 王世貞
- 《 喜吳峻伯來視山東學寄 》 —— [ 明 ] 王世貞
- 《 邀助甫迎恩宮作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