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公遠移居武林
皋橋無舊業,吳閶多少年。
白眼冷相睨,青衫凋自憐。
以茲掉頭去,鼓楫西湖邊。
幸逢郗北海,爲營剡下椽。
復從王江州,乞取酒家錢。
朝斸靈隱雲,夕臥南高煙。
笑指飛來峯,共汝兩寓賢。
失意則蓬累,且誦逍遙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皋橋:位於今江蘇省蘇州市。
- 吳閶:指蘇州,古稱吳縣,閶門是蘇州古城的西門。
- 白眼:比喻冷漠或輕視的目光。
- 青衫:古代士人的服飾,此處指士人身份。
- 掉頭:轉頭,比喻改變方向或態度。
- 鼓楫:划槳,指乘船。
- 西湖: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
- 郗北海:指郗鑑,東晉時期的名士,曾任北海太守。
- 剡下椽:剡(shàn),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椽(chuán),屋檐下的木條,此處指住所。
- 王江州:指王羲之,東晉時期的書法家,曾任江州刺史。
- 斸:挖掘。
- 靈隱雲:靈隱寺的雲霧,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邊。
- 南高煙:指南高峯的煙霧,南高峯是西湖邊的一座山。
- 飛來峯:位於杭州西湖邊,靈隱寺旁的一座山。
- 蓬累:蓬草隨風飄動,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 逍遙篇:指《莊子》中的《逍遙遊》篇,表達了追求自由無拘束的思想。
翻譯
皋橋之地已無舊日家業,蘇州城中有多少年輕才俊。 以冷漠的目光相互輕視,穿着青衫的士人自感落魄。 因此決定改變方向,乘船前往西湖邊。 幸好遇到郗鑑這樣的名士,爲我安排了剡下的住所。 又向王羲之乞求,得到了酒家的錢財。 早晨挖掘靈隱寺的雲霧,晚上躺在南高峯的煙霧中。 笑着指向飛來峯,與你這位寓居的賢士共享此景。 若失意就如同蓬草隨風飄動,暫且吟誦《逍遙遊》篇,尋求心靈的自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世貞在蘇州失意後,決定移居杭州西湖邊的生活轉變。詩中通過對皋橋、吳閶、白眼、青衫等意象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在蘇州的不得志和孤獨。隨後,詩人通過「掉頭去」、「鼓楫西湖邊」等動作,表達了對新生活的嚮往和決心。詩的後半部分,通過與郗鑑、王羲之的交往,以及對靈隱雲、南高煙、飛來峯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在杭州的寧靜與自由。最後,以「蓬累」和「逍遙篇」作結,表達了詩人對於生活的不確定性和對自由精神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自由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