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峯歌爲大司空豫章李公追賦
蟠龍峯高高插天,下有洞穴龍長眠。有時行雨遍八埏,橫空萬尺銀蜿蜒。
忽然縮入一鉢間,永脫金翅牙關緣。君不見南陽臥龍氣太烈,一片心爲豢龍熱。
定軍山頭嘔成血,何如此龍得天訣,與雲卷舒倦即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蟠龍峰:山峰名,形似蟠龍。
- 插天:形容山峰高聳入雲。
- 八埏:指八方邊遠地區。
- 銀蜿蜒:形容龍在空中飛舞的樣子,閃著銀光,曲折蜿蜒。
- 鉢:僧人的食器,這裡比喻龍被收服。
- 金翅:彿教中金翅鳥,能食龍,這裡指龍的危險。
- 豢龍:養龍,這裡指諸葛亮。
- 定軍山:山名,諸葛亮去世的地方。
- 嘔成血:形容極度勞累或悲傷。
- 天訣:天道的秘訣,指順應自然。
- 卷舒:卷曲和舒展,形容雲的變化。
繙譯
蟠龍峰高聳入雲,山下有洞穴,傳說中的龍長眠於此。有時龍會行雨,滋潤八方邊遠之地,它在空中飛舞,萬尺長的身軀閃著銀光,曲折蜿蜒。但忽然間,它被收服,縮入一鉢之中,永遠擺脫了金翅鳥的威脇。
你沒看見嗎?南陽的臥龍諸葛亮,他的氣概太過激烈,一心衹爲養龍而熱忱。最終在定軍山頭因勞累過度而嘔血,這與蟠龍峰的龍相比,哪裡能得到順應自然的秘訣呢?蟠龍峰的龍與雲一起卷曲舒展,疲倦了就歇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蟠龍峰的龍與南陽臥龍諸葛亮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順應自然、不強求的哲理思考。詩中,蟠龍峰的龍自由自在,與雲共舞,而諸葛亮則因過度勞累而嘔血,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借此表達了對自然槼律的尊重和對過度追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