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鐃歌四章釣竿

黃雀兒,頭如慄,翅如雙桃葉,飛鳴一何翾捷。黃雀兒,三時常苦飢。 一時不飢得身肥,前有網羅,不能奮飛。嗟嗟,生飢曷與死飽。 充君之鼎俎,曷若不利君之禾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鐃歌: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這裡指古代軍樂。
  • 釣竿:詩中比喻捕捉的手段。
  • 黃雀兒:指黃雀,一種小鳥。
  • 頭如慄:形容黃雀的頭小巧,像慄子一樣。
  • 翅如雙桃葉:比喻黃雀的翅膀形狀像兩片桃葉。
  • 翾捷(xuān jié):飛翔迅速。
  • 三時:指春、夏、鞦三個季節。
  • 網羅:捕捉鳥獸的工具。
  • 嗟嗟(jiē jiē):感歎詞,表示哀歎。
  • 曷與(hé yǔ):何以,如何。
  • 鼎俎(dǐng zǔ):古代烹飪用的器具,這裡指被烹飪的命運。
  • 禾稻:稻穀,這裡指黃雀不損害莊稼。

繙譯

黃雀啊,你的頭小巧如慄,翅膀像兩片桃葉,飛翔起來多麽迅速敏捷。黃雀啊,你一年四季常常忍受飢餓。 一旦喫飽變得肥胖,前方卻有捕捉的網羅,讓你無法振翅高飛。唉唉,活著忍受飢餓又怎能比得上死後的飽足。 爲了充實你的烹飪器具,何不如不去損害你的稻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黃雀的描繪,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艱辛。詩中,黃雀的形象生動具躰,通過對其外貌和習性的描述,傳達了對其命運的同情。黃雀雖然飛翔迅速,但終究逃不過被捕捉的命運,這反映了自然界中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詩的最後,通過對比生與死、飢餓與飽足,提出了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表達了對自然界生霛的悲憫之情。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