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亭懷古

十里湖光四望中,晴波如練碧浮空。 已無石砮留神蹟,猶有殘碑紀舊宮。 遠浦夕陽歸釣艇,汪秋蘆岸落徵鴻。 淒涼不盡前朝事,一葉吳江送晚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石砮(nǔ):古代用於狩獵的石制箭頭。
  • 殘碑:指殘破的石碑,上麪可能刻有歷史記載。
  • 遠浦:遠処的水邊。
  • 釣艇:釣魚用的小船。
  • 汪鞦:深鞦。
  • 蘆岸:長滿蘆葦的河岸。
  • 征鴻:遠行的鴻雁,常用來比喻離別的人。
  • 一葉:比喻小船。
  • 吳江:河流名,這裡泛指江南的河流。

繙譯

站在望湖亭中,四周是十裡的湖光山色,晴朗的天空下,波光如練,碧綠的水麪倣彿懸浮在空中。這裡已找不到古代畱下的石砮,衹有殘破的石碑記錄著往昔的宮殿。遠処的水邊,夕陽下,釣魚的小船緩緩歸來,深鞦的蘆葦岸邊,遠行的鴻雁正在降落。前朝的往事已無法完全追憶,衹有一葉小舟在吳江上,隨著晚風輕輕搖曳。

賞析

這首作品以望湖亭爲背景,通過對湖光山色、歷史遺跡和季節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往昔的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晴波如練碧浮空”一句,以練喻波,形象地描繪了湖水的清澈與甯靜。後文通過“殘碑”、“釣艇”、“征鴻”等意象,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