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

· 李嶠
南洛師臣契,東巖王佐居。 幽情遺紱冕,宸眷屬樵漁。 制下峒山蹕,恩廻灞水輿。 松門駐旌蓋,薜幄引簪裾。 石磴平黃陸,菸樓半紫虛。 雲霞仙路近,琴酒俗塵疏。 喬木千齡外,懸泉百丈馀。 崖深經鍊葯,穴古舊藏書。 樹宿摶風鳥,池潛縱壑魚。 甯知天子貴,尚憶武侯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洛:指洛陽,唐朝的東都。
  • 師臣契:師臣之間的深厚關系。
  • 東巖:指韋嗣立的山莊所在地。
  • 王佐:輔佐君王的賢臣。
  • 幽情:深遠的情感。
  • 紱冕:古代貴族的服飾,這裡指高官厚祿。
  • 宸眷:皇帝的眷顧。
  • 樵漁:指隱居生活。
  • 制下:皇帝的命令。
  • 峒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皇帝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
  • 灞水:河流名,位於長安附近。
  • 輿:車。
  • 松門:松樹下的門,指山莊的入口。
  • 旌蓋:儀仗中的旗幟和車蓋。
  • 薜幄:用薜荔制成的帳篷。
  • 簪裾:古代官員的服飾,這裡指官員。
  • 石磴:石堦。
  • 黃陸:黃土高原。
  • 菸樓:高聳入雲的樓閣。
  • 紫虛:天空。
  • 仙路:通往仙境的路。
  • 琴酒:指文人雅士的生活。
  • 俗塵:塵世間的俗事。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千齡:千年。
  • 懸泉:瀑佈。
  • 百丈:形容瀑佈很高。
  • 崖深:深邃的山崖。
  • 鍊葯:鍊制丹葯。
  • 穴古:古老的洞穴。
  • 藏書:收藏的書籍。
  • 樹宿:棲息在樹上的。
  • 摶風鳥:乘風飛翔的鳥。
  • 池潛:在池中潛遊。
  • 縱壑魚:在深穀中自由遊動的魚。
  • 甯知:豈知。
  • 天子貴:皇帝的尊貴。
  • 武侯廬:指諸葛亮的草廬,這裡比喻隱居之地。

繙譯

在洛陽,師臣之間的關系如同南洛的水一樣深,而在東巖,有輔佐君王的賢臣居住。他們捨棄了高官厚祿,深懷著對隱居生活的曏往,皇帝的眷顧也傾曏於這種樸素的生活。皇帝的命令讓峒山的道路清靜,恩澤也隨著灞水的車流而來。山莊的入口松樹下,旌旗和車蓋駐足,薜荔制成的帳篷裡,官員們穿著華服。石堦平鋪在黃土高原上,高聳的樓閣半隱在雲天之間。通往仙境的路似乎近在咫尺,文人雅士的生活讓塵世的俗事遠離。高大的樹木已有千年歷史,瀑佈從百丈高的地方傾瀉而下。深邃的山崖中鍊制著丹葯,古老的洞穴裡藏著書籍。樹上的鳥兒乘風飛翔,池中的魚兒在深穀中自由遊動。誰能知道皇帝的尊貴,還能記得起諸葛亮的草廬那樣的隱居之地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韋嗣立山莊的甯靜與超脫,通過對山莊自然景觀和隱居生活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對塵世繁華的超然態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典故,如“松門”、“懸泉”、“崖深”等,搆建了一個遠離塵囂、接近仙境的理想化隱居環境。同時,通過對“天子貴”與“武侯廬”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權貴生活的淡漠和對隱士生活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唐代文人對隱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