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籯。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羣英。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鴻儒:指學識淵博的儒者。
  • 鄒堂:指鄒衍,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
  • 大義:指重要的道理或原則。
  • :闡釋,解釋清楚。
  • 青紫:古代高級官員的服飾顏色,這裏指高官顯貴。
  • 拾芥:比喻輕易得到。
  • :竹籠,這裏指裝滿黃金的籠子。
  • 逸辯:超羣的辯論才能。
  • 重席:古代坐席重疊,表示尊貴。
  • 冠羣英:超越衆人,成爲領袖。

翻譯

在漢朝,學問淵博的儒者衆多,鄒衍的道理和原則被廣爲傳播。 五千字的道德經被闡釋得清楚,三百條的禮儀規範得以完成。 高官顯貴如同輕易拾取芥子,黃金滿籠也不過是徒勞。 有誰知道那些懷有超羣辯論才能的人,能夠坐在尊貴的重席上,超越衆人成爲領袖。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漢朝時期儒學的繁榮和道德禮儀的完善。通過對比高官顯貴與真正有才能的人,詩人表達了對真正才華的尊重和對虛名的輕視。詩中「鴻儒」、「大義」、「道德闡」、「禮儀成」等詞語,體現了對學問和道德的推崇。而「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籯」則諷刺了權貴之輕而易舉,與「懷逸辯」、「重席冠羣英」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真正的才華和智慧纔是最值得尊敬的。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