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鴻儒:指學識淵博的儒者。
- 鄒堂:指鄒衍,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
- 大義:指重要的道理或原則。
- 闡:闡釋,解釋清楚。
- 青紫:古代高級官員的服飾顏色,這裏指高官顯貴。
- 拾芥:比喻輕易得到。
- 籯:竹籠,這裏指裝滿黃金的籠子。
- 逸辯:超羣的辯論才能。
- 重席:古代坐席重疊,表示尊貴。
- 冠羣英:超越衆人,成爲領袖。
翻譯
在漢朝,學問淵博的儒者衆多,鄒衍的道理和原則被廣爲傳播。 五千字的道德經被闡釋得清楚,三百條的禮儀規範得以完成。 高官顯貴如同輕易拾取芥子,黃金滿籠也不過是徒勞。 有誰知道那些懷有超羣辯論才能的人,能夠坐在尊貴的重席上,超越衆人成爲領袖。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漢朝時期儒學的繁榮和道德禮儀的完善。通過對比高官顯貴與真正有才能的人,詩人表達了對真正才華的尊重和對虛名的輕視。詩中「鴻儒」、「大義」、「道德闡」、「禮儀成」等詞語,體現了對學問和道德的推崇。而「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籯」則諷刺了權貴之輕而易舉,與「懷逸辯」、「重席冠羣英」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真正的才華和智慧纔是最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