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寺避暑勉二三子

樓臺雖少景何深,滿地青苔勝布金。 鬆影晚留僧共坐,水聲閒與客同尋。 清涼會擬歸蓮社,沈湎終須棄竹林。 長愛寄吟經案上,石窗秋霽向千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鐘山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
  • :鼓勵,激勵。
  • 景何深:景緻多麼深邃。
  • 青苔:生長在潮溼地方的綠色苔蘚植物。
  • 勝布金:勝過鋪設的金子,形容青苔之美。
  • 鬆影:松樹的影子。
  • 晚留僧共坐:傍晚時分與僧人一起坐着。
  • 水聲閒與客同尋:閒暇時與客人一同尋找水聲。
  • 清涼會擬歸蓮社:打算在清涼的地方歸隱,如同加入蓮社(佛教中的一個社團)。
  • 沈湎:沉溺,沉迷。
  • 竹林:此處可能指竹林七賢的隱逸生活。
  • 寄吟:寄託吟詠。
  • 經案:讀經的書桌。
  • 石窗:石制的窗戶。
  • 秋霽:秋天的晴朗天氣。
  • 向千岑:面向衆多的山峯。

翻譯

雖然鐘山寺的樓臺不多,但景緻卻深邃無比,滿地的青苔美得勝過鋪設的金子。傍晚時分,松樹的影子下,我與僧人一同坐着,閒暇時與客人一同尋找水聲。我打算在清涼的地方歸隱,如同加入蓮社,而沉溺於世俗的我終究要放棄竹林七賢那樣的隱逸生活。我最喜歡在讀經的書桌上寄託吟詠,石制的窗戶對着秋天的晴朗天氣,面向衆多的山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鐘山寺的深邃景緻和詩人的隱逸情懷。詩中,「滿地青苔勝布金」一句,以青苔之美喻示自然之勝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後文通過「鬆影晚留僧共坐」和「水聲閒與客同尋」等句,展現了詩人與僧侶、客人的交往,體現了其閒適的生活態度。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讀經吟詠的喜愛,展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隱逸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李建勳

李建勳,字致堯,廣陵人。(全唐詩作隴西人。此從唐才子傳)約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三年,卒於周太祖廣順二年,年約八十一歲。少好學能屬文,尢工詩。南唐主李昪鎮金陵,用爲副使,預禪代之策,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941)放還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賜號鐘山公,年已八十。時宋齊丘隱居洪州西山,建勳常往造謁致敬。後歸高安別墅,一夕,無病而終。建勳著有鐘山集二十卷,《唐才子傳》傳於世。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