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晚次潼關懷古

· 岑參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
拼音

所属合集

#黃河

譯文

暮春時滿眼是異鄉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關樓。伯夷曾住過的首陽山,想去瞻仰卻沒有過河的輕舟,於是登山了潼關城頭眺望,俯瞰着黃河滔滔奔流。自從巨靈把大山分開,這裏流盡了萬載千秋。行行潘生於此作名賦,赫赫曹公於此顯奇謀。大河上經歷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見一片淒涼籠罩着空空的河洲。

注釋

潼關:據《元和郡縣誌》卷二:“潼關,在(華陰)縣東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關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關。” 別鄉樹:指岑參在長安的居處。岑參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後“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舊賦》)。爲求仕奔波來往於長安、洛陽間。 津樓:指風陵津樓。風陵津,《元和郡縣誌》卷二解潼關:“上躋高隅,俯視洪流,盤紆峻極,實謂天險,河之北岸則風陵津。” 伯夷:商末士君子。武王伐紂,天下宗周,與叔齊隱於首陽山,義不食周粟,采薇而死(見於《史記·伯夷列傳》)。首陽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首陽山與華山爲黃河所隔。 關城:指潼關城牆。 洪河:指黃河。 巨靈:《述徵記》:“華山對河東首陽山,黃河流於二山之間,元本一山,巨靈所開。”(《藝文類聚》卷七)巨靈,指河神,此處指黃河。 流血:言自古以來此地征戰不休,鮮血染紅了黃河水。一作“流盡”。 潘生:指西晉文人潘岳。他曾西來長安,作《西征賦》。 曹公:即三國曹操,曹操曾西征韓遂、馬超,過關斬將,立下赫赫戰功。《西征賦》稱:“魏武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彼雖衆其焉用,故制勝於廟算。”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寫作者登高遠望,目睹萬年奔流的黃河,寄懷于思古之幽情,感嘆自己茫然無着的仕途。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脫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渾圓美,表現出一種悲涼的、沉重的氣氛和效果。

賞析

“暮春別鄉樹,晚景低津樓,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此四句寫詩人於暮春離開長安,東歸途中的所見所感。西去的夕陽徘徊在津樓上久久不下,漫漫歸程縹緲在前方,使遊子產生一種無所歸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餓死首陽”的伯夷、叔齊二君子忽然浮現在眼前,多想一睹他們的高風亮節、錚錚鐵骨,可在對岸的首陽山無輕舟可濟,只能望洋興嘆,空發幽情。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此四句寫關城落照中,詩人往登城樓,高處遠望,但見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卷夾着沉重的人類歷史傷痕,吞噬着無數英魂的悲咽和哀嘆,滔滔東流去。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此四句寫詩人睹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發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傳的潘岳之賦,緬懷赫赫戰功的曹公。自古多爲兵家征戰之地的潼關,因爲有了這份歷史的厚重,詩人落寞無聊賴的心緒也變得更加淒涼悵惘。 詩人獻書闕下,對策落第,心緒不佳。東歸途中,登高遠望,睹奔流萬年的黃河水,思古人征戰殺伐的累累戰績,嘆自己茫然無着的仕途。語言平易淺近,脫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渾圓美,亦可見出岑參早年藝術功底尚不深湛,有偏於淺近平淡之感。詩寫一種愁緒,而寄懷于思古之幽情,篇終“川上多往事,淒涼滿空洲”,從懷古轉到詩人,含蓄渾涵,耐人尋味,直有阮籍《詠懷詩》之深婉不迫、蘊藉思深的風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津樓:渡口邊的樓台。
  • 伯夷:古代著名的隱士,與弟弟叔齊因不滿商朝末年的暴政而隱居首陽山。
  • 首陽:山名,位於今山西省永濟市南,伯夷、叔齊隱居之地。
  • 巨霛:古代神話中開山導河的神霛。
  • 潘生賦:指潘嶽的《西征賦》,潘嶽是西晉文學家。
  • 曹公謀:指曹操的智謀,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繙譯

暮春時節,我告別了故鄕的樹木,晚霞映照著渡口的樓台。 伯夷曾在首陽山隱居,我欲前往卻無輕舟可乘。 於是我登上關城的城牆遠望,頫瞰著洶湧的黃河水流。 自從巨霛神開辟山河以來,這裡已經流淌了千鞦萬代的鮮血。 行走間,我想起了潘嶽的《西征賦》,以及曹操那赫赫有名的智謀。 河川之上,往事如菸,淒涼之情彌漫在整個空曠的沙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暮春時節離開故鄕,途經潼關時的深情。詩中通過“暮春別鄕樹”、“晚景低津樓”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離愁別緒的氛圍。詩人借用伯夷隱居首陽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後文通過對歷史人物潘嶽和曹操的提及,以及對黃河、關城的描繪,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戰爭帶來的苦難的沉思。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家國歷史的深刻關懷。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