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漁家

促杼聲繁螢影多,江邊秋興獨難過。 雲遮月桂幾枝恨,煙罩漁舟一曲歌。 難世斯人雖隱遁,明時公道復如何。 陶家壁上精靈物,風雨未來終是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促杼(cù zhù):急促的織布聲。
  • 秋興:秋天的思緒或情感。
  • 月桂:一種常綠小喬木,古希臘人用以製作勝利者的花環,此處可能指月光下的桂樹。
  • 難世:艱難的時代。
  • 隱遁:隱居避世。
  •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法則。
  • 陶家壁:指陶淵明的家,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著名隱士和詩人。
  • 精靈物:指陶淵明壁上的畫或裝飾物,具有靈性。
  • (suō):織布時牽引緯線的工具,這裏比喻時間的流逝。

翻譯

織布聲急促,螢火蟲的光影繁多,江邊的秋思讓我獨自感到難過。 雲遮擋了月光下的桂樹,幾枝樹枝似乎帶着恨意,煙霧籠罩着漁船,傳來一曲歌聲。 在這個艱難的時代,即使有人選擇隱居,但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公正的法則又將如何呢? 陶淵明家壁上的那些有靈性的物品,在風雨未來之前,終究只是時間的流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江邊的景象,通過「促杼聲繁螢影多」和「雲遮月桂幾枝恨」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難世斯人雖隱遁,明時公道復如何」反映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公理正義的深刻思考。最後以「陶家壁上精靈物,風雨未來終是梭」作結,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李鹹用

李鹹用

李鹹用,唐,生卒年不詳。族望隴西(今甘肅臨洮)。習儒業,久不第,曾應闢爲推官。因唐末亂離,仕途不達,遂寓居廬山等地。生平事蹟散見宋楊萬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才子傳》卷一〇《殷文圭》附。鹹用工詩,尤擅樂府、律詩。所作多憂亂失意之詞。爲善寫“徵人悽苦之情”,有“國風之遺音,江左之異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則詆爲“氣格卑下”(《唐才子傳》)。與修睦、來鵬等有交誼,時有唱酬。作詩頗多,《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披沙集》6卷。《全唐詩》存詩3卷。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