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壽山

· 李昱
雙澗橋西見五峯,分明朵朵翠芙蓉。 半空絕壁開金像,百道飛泉噴玉龍。 怪石坐來斜聽鳥,曲闌憑處倒看鬆。 平生自倚凌雲筆,不愧山僧飯後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雙澗橋(shuāng jiàn qiáo):指壽山上的一座橋,橫跨兩條澗谷。 翠芙蓉(cuì fú róng):形容山上的景色如同翠綠的芙蓉花。 絕壁(jué bì):陡峭的懸崖。 金像(jīn xiàng):指在半空中的絕壁上開鑿的佛像。 飛泉(fēi quán):形容水流如同飛瀑一般。 玉龍(yù lóng):比喻水流如同玉龍般壯觀。 怪石(guài shí):奇形怪狀的石頭。 曲闌(qū lán):山間小路旁的欄杆。 鬆(sōng):常綠樹木,象徵堅貞不屈。 凌雲筆(líng yún bǐ):指自認爲能寫出高超文章的筆法。 山僧(shān sēng):山中的僧人,指山中隱士。

翻譯

在雙澗橋西邊可以看到五座山峯,清晰地如同翠綠的芙蓉花一般。半空中的陡峭懸崖上雕刻着金色的佛像,百道水流如同飛瀑般噴涌而出,宛如玉龍飛舞。奇形怪狀的石頭坐在那裏,斜倚着聽鳥鳴,曲曲折折的小路旁倚着欄杆看松樹。我一生自信能寫出高超文章,不愧是山中隱士飯後敲擊的鐘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壽山的壯麗景色,通過描寫山峯、翠芙蓉、金像、飛泉、玉龍、怪石、松樹等元素,展現了山間的奇幻景緻。詩人自比凌雲筆,表達了對自己文學才華的自信,同時將山僧的清修之風融入其中,體現了對山中隱士的敬仰和嚮往。整體氛圍清新脫俗,意境優美。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號中和。至元三年闢爲四川行省員外郎,九年改東川順慶宣課大使。官至成都防城總管。卒諡忠敏。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