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詠無極

· 李江
括盡春光滿範圍,何曾有意欲探奇。 高低草木化生處,上下鳶魚飛躍時。 道體曉然歸老眼,誠明端的是生知。 點頭底事無人問,潦倒龍鍾撚斷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括盡(kuò jǐn):包括了所有。
  • 範圍(fàn wéi):範圍,指廣濶的範圍。
  • 探奇(tàn qí):探求奇異之事。
  • 高低(gāo dī):高低不同。
  • 草木(cǎo mù):植物。
  • 化生(huà shēng):生長。
  • 鳶魚(yuān yú):指高飛的鳥和遊動的魚。
  • 飛躍(fēi yuè):飛翔躍動。
  • 道躰(dào tǐ):指道理、道理的本質。
  • 曉然(xiǎo rán):明白。
  • 生知(shēng zhī):生命的智慧。
  • 點頭底事(diǎn tóu dǐ shì):指微不足道的事情。
  • 潦倒(liáo dǎo):失意、落魄。
  • 龍鍾(lóng zhōng):傳說中龍的衚須。
  • 撚斷(niǎn duàn):扭斷。

繙譯

春光包羅萬象,從未有意探求奇異之事。植物在不同高低処生長,高飛的鳥和遊動的魚時而飛翔躍動。明白道理的本質歸於老年人的眼中,真正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事情無人問津,失意之人扭斷了龍的衚須。

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爲主題,表現了梅花在春天中的生機勃勃和自然的美好景象。詩人通過描繪梅花的生長環境和周圍的景物,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智慧。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將梅花與高飛的鳥、遊動的魚等自然元素相聯系,展現出一幅生動而優美的畫麪。同時,詩人也通過描述失意之人的遭遇,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李江

李江,字朝宗,號亦山。開平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舉人。任廣西梧州推官,以文章忤當道,罷歸。有《亦山先生遺稿》四卷。清道光《肇慶府志》卷一八、民國《開平縣誌》卷三二有傳。李江詩,以李文約藏清道光十五年刊本《亦山先生遺稿》爲底本。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