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定巖戒上人
鐘山老禪精律戒,少小爲僧今老大。
菩提非樹鏡非臺,比卻盧能更超邁。
諸緣泯絕七情空,萬念消磨一性融。
澗水原同清淨想,隴雲渾似去來蹤。
自言真能忘色相,壞帛紉衣枯竹杖。
飄如海鶴輕如萍,遍遊五嶽稀定向。
片月翛然物外懷,行藏不許世人猜。
布金應隨長者園,持鉢或赴龍宮齋。
知師無求復無着,眼前衲子那可學。
浮生若未斷六根,幻軀豈得揮五濁。
我時雖見宰官身,意馬心猿久已馴。
擬撥懶殘煨芋火,蒲團分座話聲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寄定巖戒上人:寄給住在定巖寺的戒律高僧。
翻譯
寄給住在鐘山老禪寺的高僧, 鐘山老禪寺裏的僧人,從年少時就出家修行,如今已經年老。他修行的心境如同菩提樹一樣清澈,他的悟性超越了一般人。他已經超越了世俗的情感糾葛,心念消融於一體,如同澗水清澈見底,隴雲飄渺無蹤。他自稱能夠忘卻塵世的繁華,修行簡樸,穿着破布衣服,手持枯竹柺杖。他行動輕盈如海鶴,隨心所欲地遊走於五嶽之間。他心懷月明,超脫塵世,行止不受世人干擾。他的佈施金錢應該送給長者的園林,或者前去龍宮齋戒。他的師父無所求,無所執着,普通人無法效仿。若是我們的生命還未能徹底超脫六根六塵的束縛,虛幻的身體怎能擺脫五濁的煩惱。雖然我曾經見過宰相的身影,但我的內心早已經馴服了慾望和煩惱。我打算慢慢地煨熟殘餘的芋頭,坐在蒲團上,與他談論修行之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修行者的超脫境界和內心的寧靜。詩人通過對這位高僧的描寫,展現了他超脫塵世的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慾望和情感糾葛,心如止水,行爲簡樸,自在隨緣。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超脫世俗的修行者對內心清淨的追求,展現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