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陽後二日同黃士明韓緒仲二先生飲謝大行宅

落落鄉心歲月徂,天涯猶得話枌榆。 杯憐過節仍烹艾,時爲談兵懶佩符。 雲擁邊塵黃不極,雨餘庭草綠初鋪。 憑君共灑憂時淚,未儗湘潭屈左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枌榆(fén yú):古代一種樹木,用於比喻友誼。 艾(ài):古代端午節時用來驅邪的植物。 佩符(pèi fú):古代士兵佩戴的符咒。 湘潭(xiāng tán):地名,指岳陽樓。

翻譯

鄉愁隨着歲月流逝,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談心事。我們舉杯慶祝端午節,仍然懷念過去的往事,卻不再談論戰爭,也不再佩戴護身符。雲霧籠罩着邊疆,黃土無邊無際;雨水洗淨了庭院,嫩綠的草地鋪展開來。讓我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憂愁和淚水,不再像當年在湘潭岳陽樓那樣受盡委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兩位士人端陽節後相聚飲酒的場景,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友誼的珍視。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現了歲月流逝、友情長存的主題。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將古代士人的交流情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情誼和對過往歲月的留戀。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