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伍國開書寄答兼訊有開

三秋一別各參商,燕去鴻來路渺茫。 雙鯉見遺中有素,長河欲渡恨無樑。 竹林妒爾還高臥,宦味憐予已厭嘗。 聞道惠連詩更好,春來曾幾夢池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伍國(wǔ guó):古代國名,位於今天的湖北省境內。
  • 參商(cān shāng):指商山,古代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燕(yàn):指燕子。
  • 鴻(hóng):指大雁。
  • 鯉(lǐ):一種魚,象徵吉祥。
  • 中有素(zhōng yǒu sù):指其中有純潔之物。
  • 長河(cháng hé):指長江。
  • 恨無樑(hèn wú liáng):指遺憾沒有橋樑可渡河。
  • 竹林(zhú lín):指竹林中。
  • 宦味(huàn wèi):指宦官的滋味,引申爲宦途的滋味。
  • 惠連(huì lián):指惠連,古代著名的女詩人。

翻譯

三年的秋天,我們分別在參商之間,燕子飛走,大雁歸來的路途遙遠而模糊。在雙鯉中留下了一些純潔的東西,長江寬闊,卻無橋可渡。我羨慕你在竹林中高臥,對宦途的滋味我已經感到厭倦。聽說惠連的詩越來越好,春天來臨時,我曾幾次夢見池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分別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遺憾之情。詩中運用了大自然的景物作爲對比,突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遷。詩人對友人的羨慕和自己對宦途的疲倦感情交織,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哲理,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