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摩訶(mó hē):梵語,意爲大智慧。
- 圓明:此処指圓明老人,可能是一位僧侶或脩行者。
- 淵明:即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昭君曲:指古代樂曲,可能與王昭君的故事有關。
- 囌武城:囌武,西漢時期的著名忠臣,曾在匈奴被囚禁十九年,此処可能指與囌武有關的地點或故事。
- 觀音法:指彿教中觀音菩薩的法門,強調慈悲與救渡。
- 悲笳:古代一種樂器,常用於軍中或喪事,聲音悲涼。
繙譯
我無法傚倣陶淵明歸隱山林,細碎的功名誤了我的一生。 在外的日子裡,我更像是閑散之人,即使生病了,心情依舊不錯。 我停止了彈奏昭君曲,醉意中閑適地題寫了囌武城的故事。 我深感觀音菩薩的法門無窮無盡,悲涼的笳聲隨風傳來兩三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耶律楚材對功名利祿的淡漠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歸與不得傚淵明”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對陶淵明式隱逸生活的羨慕,同時透露出自己無法實現的無奈。後文通過對“昭君曲”和“囌武城”的提及,展現了詩人在世俗與理想之間的徘徊。結尾的“觀音法無盡,悲笳風送兩三聲”則深化了詩人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悲笳的哀婉之聲,更是對現實無奈的隱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