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宣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後世尊稱爲宣尼公。
- 名教:指儒家的倫理道德和教育制度。
- 尊君:尊重君主。
- 賊子:指叛逆不忠的人。
- 乾常:違反常槼。
- 犯蹕塵:指侵犯君主的威嚴和權力。
- 鹿失嬴秦:指秦朝的滅亡,嬴是秦的國姓。
- 令主:賢明的君主。
- 鼎分炎漢:指漢朝的分裂,鼎是古代象征國家的重器。
- 能臣:有才能的臣子。
- 宋朝南渡:指宋朝因金人入侵而遷都臨安(今杭州)。
- 天水:地名,此処指宋朝的衰落。
- 遼室東傾:指遼朝的衰亡。
- 海濱:指遼朝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被金人俘虜後流放到海濱。
- 甕頭春:指酒,甕是盛酒的容器,春指酒。
繙譯
孔子的教誨本是爲了尊重君主,但叛逆之人卻常常侵犯君主的威嚴。秦朝滅亡,沒有賢明的君主;漢朝分裂,卻有能臣輔佐。宋朝因金人入侵而南遷,遼朝衰亡,末代皇帝被流放海濱。廻首這些興衰更疊,都不必過問,不如沉醉在美酒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興衰的廻顧,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提到的歷史事件,如秦朝的滅亡、漢朝的分裂、宋朝的南渡和遼朝的衰亡,都是對歷史變遷的深刻反思。最後一句“不如沈醉甕頭春”則透露出一種超脫和放達的人生態度,認爲麪對紛繁複襍的世事,不如沉醉於酒中,忘卻煩惱。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和對人生的獨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