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謝太守

朝廷遣使航東海,萬里南來送璽書。 著屐登山良不惡,分符典郡復何如。 白蘇事業千年後,吳楚封疆百戰餘。 今日養民方急務,肯將徵算及舟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遣使:派遣使者。
  • 航東海:航行於東海之上。
  • 璽書:古代用印章封記的文書,這裏指重要的官方文件。
  • 著屐:穿着木屐,指登山。
  • 分符:古代官員赴任時,朝廷會給予符節,表示授權。
  • 典郡:管理郡縣,指擔任地方官。
  • 白蘇事業:指白居易和蘇軾的政績和文學成就。
  • 吳楚封疆:指古代吳國和楚國的疆域,這裏泛指江南地區。
  • 養民:養育百姓,指治理好地方,使百姓安居樂業。
  • 徵算:徵收賦稅。
  • 舟車:指運輸工具,這裏泛指商業活動。

翻譯

朝廷派遣使者航行於東海之上,萬里迢迢南來傳遞重要的官方文件。穿着木屐登山確實不錯,但分得符節去管理郡縣又如何呢?白居易和蘇軾的政績和文學成就在千年之後,吳楚的疆域歷經百戰餘留。今日治理好地方,使百姓安居樂業纔是最緊急的任務,怎會將徵收賦稅擴展到舟車之上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朝廷使者遠道而來傳遞重要文件的場景,表達了對地方治理的深刻思考。詩中提到「著屐登山」與「分符典郡」,形成了一種對比,前者代表個人的休閒與自由,後者則意味着責任與挑戰。後兩句通過對歷史人物白居易和蘇軾的提及,以及對吳楚封疆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深遠和現實的複雜。最後,詩人強調了「養民」的重要性,反對過度徵稅,體現了其民本思想和治理理念。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