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偕錢唐王觀海昌李勳大梁滑人過湖赴瑪瑙山主之招題詩雙鬆亭

十年不踏瑪瑙石,今日重登巾子峯。 外湖水繞玉螮蝀,裏湖水浸金芙蓉。 崔老題詩欲招鶴,生公說法善降龍。 浮雲富貴眼前見,從此道人輕萬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螮蝀 (dì dōng):古代指虹。
  • 金芙蓉:這裏比喻湖中的荷花。
  • 崔老:可能指崔顥,唐代詩人,此處借指詩人自己。
  • 生公:即道生,東晉高僧,此處借指高僧。
  • 萬鍾:古代計量單位,比喻極高的俸祿或財富。

翻譯

十年未曾踏足瑪瑙石,今日再次登上巾子峯。 外湖水環繞着如玉般的虹,裏湖水浸潤着金色的荷花。 我像崔顥題詩欲招來仙鶴,高僧說法能夠降服龍。 浮雲般的富貴眼前可見,從此道人輕視了萬鐘的財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楊維楨重遊瑪瑙山的所見所感。詩中,「十年不踏瑪瑙石」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舊地重遊的感慨,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通過「外湖水繞玉螮蝀,裏湖水浸金芙蓉」的描繪,詩人以生動的意象展現了湖光山色的美麗,玉螮蝀和金芙蓉的比喻,增添了詩意的色彩。後兩句通過引用崔顥和高僧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志向的嚮往和對世俗富貴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