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面郎,美趙御史也
鐵面郎,不願白玉堂,願着錦衣裳。上明天耳目,下見人肝腸。
江南使者欺天隱,黃金車馱實虛牝。忽焉青天近,天目峯前見秋隼。
父老出郭門,焚香拜使君。使君天上鬥,斟酌元氣成冬春。
成冬春,立皇紀,董狐已修三國史,柱下惠文須出理。
江南驄,行且止,萬一讒邪塞天耳。手持堯時屈軼枝,獨立殿前言國是。
鐵面郎,真御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鐵面郎:指公正無私、剛正不阿的官員。
- 白玉堂:指高官顯貴的居所。
- 錦衣裳:指官服,也象徵着官員的身份和職責。
- 天耳目:比喻皇帝的耳目,即皇帝的監察和了解民情的渠道。
- 人肝腸:比喻民心,即人民的感受和期望。
- 使者:指朝廷派出的官員。
- 欺天隱:指欺騙皇帝,隱瞞真相。
- 黃金車馱:指豪華的車輛,象徵着權貴的奢侈生活。
- 實虛牝:指實質與表面的不符,牝指母牛,比喻虛有其表。
- 青天:比喻公正無私的官員。
- 天目峯:山名,比喻高遠、清明的境界。
- 秋隼:秋天的獵鷹,比喻銳利的監察。
- 使君:對官員的尊稱。
- 鬥:古代量器,比喻衡量、評判。
- 斟酌元氣:比喻調節國家的元氣,即國家的生命力。
- 董狐:古代著名的史官,比喻公正的記錄歷史。
- 三國史:指三國時期的歷史,比喻重要的歷史時期。
- 柱下惠文:指柱下史,古代官職,負責記錄和管理國家檔案。
- 江南驄:指江南的駿馬,比喻江南的官員。
- 讒邪:指讒言和邪惡。
- 塞天耳:比喻阻塞皇帝的耳目,即阻斷皇帝瞭解真相的渠道。
- 堯時屈軼枝:堯時的屈軼,古代傳說中的神木,比喻正直的官員。
- 國是:國家的重大事務。
翻譯
鐵面郎,這位美譽的趙御史,不貪圖高官顯貴的居所,寧願穿着象徵職責的官服。他上能成爲皇帝的耳目,下能體察民心。
江南的使者欺騙皇帝,隱瞞真相,乘坐着豪華的車輛,實則虛有其表。突然間,公正的官員出現,就像在天目峯前見到秋天的獵鷹。
百姓們出城迎接,焚香拜謝這位使君。使君如同天上的鬥,調節着國家的元氣,使之成爲冬春交替的生機。
他建立皇紀,董狐般公正地記錄歷史,柱下史的職責需要他來履行。江南的駿馬即將啓程,但或許會因爲讒言和邪惡而受阻。
他手持堯時的屈軼枝,獨立在殿前,直言國家的重大事務。鐵面郎,真是位真正的御史。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一位公正無私、剛正不阿的御史趙某。詩中通過對比鐵面郎與江南使者的行爲,突出了鐵面郎的高尚品質和爲民請命的精神。詩人用天目峯前的秋隼比喻鐵面郎的銳利監察,用堯時的屈軼枝象徵其正直,表達了對其深深的敬意和讚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元代詩人楊維楨的政治理想和對清廉官員的崇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