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節婦
有美丈夫子,玉質長?須。自言五十五代孔子之孫孺,其母曰陶大家。
大家生兒六月餘,丈夫子,即稱孤。零丁未保麒麟雛,大家一節誓不渝。
身有死,不二夫,與孤爲命相噫嗚,保抱不啻琉璃珠。
但願孤長壽,豎我門戶扶我輿。天助孔胤孤無虞,五歲解讀書,十歲能當閭,二十作賦喧三吳。
朅來大家八十踰。孤三釜,心何如,紫微相君新下車。
上推先聖恩及孥,薦書上達天王都。承恩歸來拜起居,堂上鶴髮霜顏都。
烹羊擊鮮婦當廚,裏中姆,歡相呼,孔家生兒天與渠。
康之阜,曲阜俱。康之水,流泗洙。曰貞曰孝表一廬,楊子作歌歌不誣,他日太史春秋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bìn):古代男子的一種髮型。
- 孺(rú):小孩。
- 孤:孤兒。
- 噫嗚(yī wū):嘆息聲。
- 不啻(bù chì):不止,不僅僅。
- 琉璃珠:珍貴的寶石。
- 胤(yìn):後代。
- 朅來(qiè lái):近來。
- 三釜(sān fǔ):古代的一種計量單位,比喻微薄的俸祿。
- 紫微相君:指高官。
- 鶴髮霜顏:形容老人白髮蒼蒼。
- 泗洙(sì zhū):古代兩條河流名,此處指曲阜的水系。
翻譯
有一個美麗的男子,他的頭髮長而整潔,鬍鬚如玉。他自稱是第五十五代孔子的孫子,他的母親被稱爲陶大家。 陶大家生下這個兒子僅六個月後,這個孩子就成了孤兒。他孤獨無依,尚未能獨立,但陶大家堅守貞節,誓不改變。 她寧願身死,也不背叛丈夫,與孤兒相依爲命,嘆息聲中相互安慰,撫養孤兒如同珍視琉璃珠。 她只願孤兒能長壽,支撐起家族的門戶。上天似乎也幫助孔家的後代,孤兒五歲就能讀書,十歲就能在鄉里有所作爲,二十歲作賦聲名遠播三吳地區。 近來,陶大家已經八十多歲。孤兒雖然只有微薄的俸祿,但他的心情如何呢?一位高官新近到任。 這位高官向上推薦,感謝先聖的恩德,惠及家人,推薦信被送到了天子的都城。孤兒承蒙恩寵歸來,拜見母親,堂上的母親白髮蒼蒼,面容如霜。 孤兒的妻子在廚房忙碌,烹製美食,村裏的婦女們歡聲笑語,孔家生了這個孩子,真是天賜的福分。 曲阜的繁榮,泗洙的水流,都見證了這個家族的貞孝。楊維楨作此歌,歌頌這一切,將來太史公定會將此載入《春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敘述孔節婦及其孤兒的故事,展現了母愛的偉大和孔家後代的成長。詩中,陶大家堅守貞節,撫養孤兒成才,孤兒最終得到朝廷的賞識,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對家族榮譽和孝道的重視。詩歌語言典雅,情感深沉,通過對孤兒成長的描述,傳達了對貞孝美德的讚頌和對孔家後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