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菊

蓮社淵明手自栽,頭顱終不惹塵埃。 東籬若爲摩挲看,西域親曾受記來。 妙色盡從枝上發,慧香直奔腦門開。 明年九月重陽節,再託摩耶聖母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蓮社:指佛教的社團。
  • 淵明: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頭顱:指菊花的花頭。
  • 惹塵埃:沾染塵土。
  • 東籬:東邊的籬笆,常用來指代隱居之地。
  • 摩挲:輕輕地撫摸。
  • 西域:古代指中國西部的地區,這裏指佛教的發源地印度。
  • 受記:佛教用語,指接受佛陀的教誨。
  • 妙色:美好的顏色。
  • 慧香:智慧的香氣。
  • 腦門:額頭,這裏比喻心靈。
  •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節日,有賞菊的習俗。
  • 摩耶聖母:佛教中的聖母,這裏比喻菊花的高潔。

翻譯

這菊花,如同陶淵明親手在佛門栽種,它的花頭始終不沾染一絲塵埃。在東邊的籬笆旁,若能輕輕撫摸觀賞,它可是從西域接受了佛陀的教誨而來。那美妙的色彩從枝頭綻放,智慧的香氣直衝心靈深處。到了明年的重陽節,它將再次託生於摩耶聖母的懷抱。

賞析

這首作品以菊花爲載體,融合了佛教與隱逸文化的元素,表達了詩人對菊花高潔品質的讚美。詩中「蓮社淵明手自栽」一句,既暗示了菊花的佛教象徵意義,又借用了陶淵明的隱逸形象,賦予菊花以超凡脫俗的氣質。後文通過「妙色」、「慧香」等詞語,進一步以佛教的視角讚美菊花的美麗與智慧。結尾的「摩耶聖母胎」則寓意菊花的高潔將永續不衰,體現了詩人對菊花乃至生命永恆美好的嚮往。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