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閣

荊棘荒涼繞故宮,梵樓突兀畫圖中。 地連滄海何由斷,月墜青天不離空。 螮蝀著檐秋易雨,蒲牢吼屋夜還風。 越南羈旅登臨倦,書賦囚人日月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荊棘(jīng jí):指叢生的帶刺小灌木。
  • 荒涼:人菸少;冷清。
  • :圍繞。
  • 故宮:舊時的皇宮。
  • 梵樓:指彿寺的樓閣。
  • 突兀:高聳的樣子。
  • 畫圖中:如在畫中一樣美麗。
  • 滄海:大海。
  • 何由斷:如何能斷開。
  • 月墜青天:月亮落在青色的天空中。
  • 不離空:不離開天空。
  • 螮蝀(dì dōng):彩虹。
  • 著簷:附著在屋簷上。
  • 鞦易雨:鞦天容易下雨。
  • 蒲牢: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獸名,常刻在鍾上。
  • 吼屋:在屋內吼叫。
  • 夜還風:夜晚還有風。
  • 越南:指越南國。
  • 羈旅:長久寄居他鄕。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名勝。
  • :疲倦。
  • 書賦:書寫和創作詩文。
  • 囚人:被囚禁的人。
  • 日月籠:比喻時間的流逝,如同被囚禁在籠中。

繙譯

荊棘叢生,荒涼地圍繞著舊時的皇宮,彿寺的樓閣高聳,美麗如畫。 地連大海,如何能斷開?月亮落在青色的天空中,卻不離開天空。 彩虹附著在屋簷上,鞦天容易下雨;夜晚還有風,蒲牢在屋內吼叫。 長久寄居在越南,遊覽山水名勝已感到疲倦,書寫和創作詩文,如同被囚禁在時間的籠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荒涼而壯麗的景象,通過荊棘、故宮、梵樓等意象,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宗教的莊嚴。詩中“地連滄海”、“月墜青天”等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象來象征無法割捨的情感和永恒的存在。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在異鄕的孤獨和創作的艱辛,以及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