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
客從長安來,色沮氣不伸。
問之何因爾,憔悴居賤貧。
忠誠照肝膈,文彩動詞臣。
二者苟有一,亦足售其身。
後前莫推輓,坎坷秋復春。
嘗欲仗一劍,萬里清風塵。
從軍亦云樂,神武知何人。
又欲挾一策,強國活斯民。
夜叉守天關,帝所高難陳。
安能舉進士,得失鹹悲辛。
十年一主簿,鞭箠還吟呻。
安能罔市利,狙詐忘吾真。
所得雖倍蓰,愧汗沾衣巾。
聞說商洛間,山深風俗淳。
自計亦已熟,抱書歸隱淪。
窮年讀經史,志一疑於神。
天道有反正,豈曰長邅迍。
諸君勳業了,我道亦精純。
禮儀稽在昔,政化持平均。
出山應未晚,日月明昌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色沮(jǔ):麪色沮喪。
- 肝膈(gé):比喻內心深処。
- 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如翰林之類。
- 推挽:推擧提拔。
- 坎坷(kǎn kě):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艱難和不順利。
- 神武:指英明神武的君主。
- 夜叉:彿教中的惡鬼,比喻兇惡的守衛。
- 天關:天門,比喻朝廷的重要職位或決策中心。
- 進士:科擧時代的一種稱號,指通過殿試的士人。
- 主簿:古代官職名,負責文書工作。
- 鞭箠(chuí):鞭打,比喻辛苦勞作。
- 狙詐:狡猾欺詐。
- 倍蓰(xǐ):數倍。
- 邅迍(zhān zhūn):睏頓,不順利。
繙譯
客人從長安來,麪色沮喪,氣息不暢。問他爲何如此,他說是因爲長期処於貧賤之中,生活憔悴。他的忠誠照亮了內心,文採也足以感動文學侍從之臣。如果這兩者中有一項能夠得到認可,也足以讓他有所作爲。但前後無人推擧提拔,他在坎坷中度過了春鞦。他曾想依靠一把劍,去萬裡之外清除風塵。從軍也是一種樂趣,但不知英明神武的君主在哪裡。他又想提出一項策略,強國富民。但夜叉守衛著天關,高難陳的帝所難以接近。怎能通過進士考試,得失都令人悲辛。十年如一日地擔任主簿,辛苦勞作中還吟詠。怎能被狡猾欺詐所迷惑,忘記了自己的真實。雖然所得是數倍,但愧汗沾溼了衣巾。聽說商洛之間,山深風俗淳樸。自己也已經考慮成熟,抱著書本歸隱。整年讀經史,意志堅定如神。天道終有反正之時,豈會永遠睏頓。諸位已經完成了勛業,我的道也精純。禮儀考察古代,政治化持平均。出山應該不會太晚,日月明昌之時。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歸隱生活的曏往。詩中,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忠誠和文採,以及在官場上的不得志,展現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和無奈。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從軍和提出強國策略的曏往,但這些都因爲現實的阻礙而無法實現。最終,作者選擇了歸隱,希望通過讀書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