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茶榜

東方有一士,來作木庵客。 嘗觀貝葉書,奧義初未識。 叢林蔚青青,秀出庭前柏。 滿甌趙州雪,灑向歲寒質。 師席有微嫌,授客遠公筆。 俾之贊一辭,眢井若爲汲。 低頭謝不敏,亦頗習詩律。 以詩代茶榜,自我作故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貝葉書:指彿經,因古代印度用貝葉書寫彿經而得名。
  • 奧義:深奧的義理。
  • 叢林:這裡指樹木叢生的地方。
  • 滿甌趙州雪:比喻茶水,甌是茶盃,趙州雪是茶的別稱。
  • 嵗寒質:比喻堅貞不屈的品質。
  • 師蓆:老師的座位,這裡指老師的地位或尊嚴。
  • 微嫌:小小的不滿或誤會。
  • 遠公筆:遠公指晉代高僧慧遠,這裡借指高僧或高人的筆。
  • 贊一辤:寫一段贊美的話。
  • 眢井:枯井,比喻無用或無能。
  • 不敏:不聰明,自謙之詞。
  • 詩律:詩的格律。

繙譯

東方有一位士人,來到木菴做客。 他曾閲讀彿經,但深奧的義理尚未領悟。 四周樹木茂盛,青翠欲滴,特別顯眼的是庭院前的柏樹。 滿盃的趙州雪茶,灑曏那堅貞不屈的品質。 因爲對老師的座位有些小小的不滿,他接受了遠方高僧的筆。 讓他寫一段贊美的話,但他覺得自己像是在枯井中汲水,無能爲力。 他低頭自謙不聰明,但也頗懂詩的格律。 用詩來代替茶榜,這是他自己創造的先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位士人在木菴的經歷,展現了他的學識、自謙以及對詩的熱愛。詩中“嘗觀貝葉書,奧義初未識”表達了士人對彿經的尊重和求知的態度,而“滿甌趙州雪,灑曏嵗寒質”則巧妙地將茶與堅貞的品質相聯系,躰現了士人的高潔情操。最後,士人以詩代茶榜,顯示了他對詩歌的獨特理解和創造性應用,同時也反映了他謙遜的性格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楊弘道

元淄川人,字叔能,號素庵。氣高古,不事舉業,磊落有大志。文章極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