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七月廿三日大雨
孟秋之月月在畢,雨氣鬥集雲深黳。
懸河翻空海水立,萬瓦千霤如奔溪。
向來高原變洿澤,巨浪上蹴天爲低。
三吳良田入井底,菜茹豈復如畛畦。
室廬藩溷盡漂沒,存者歷落猶雞棲。
男兒性命不自保,往往中路遺嫛㜷。
書生有情淚沾臆,落日黤黯秋雲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 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鬥集:聚集。
- 深黳(yī):深黑色。
- 懸河:形容雨勢大,如瀑布般傾瀉。
- 海水立:形容水勢洶涌,如同海水直立。
- 萬瓦千霤:形容雨勢猛烈,瓦片和屋檐的滴水如同小溪。
- 洿澤:低窪的溼地。
- 蹴(cù):踢,這裏形容水勢高漲,彷彿要觸碰到天空。
- 三吳:指吳興、吳郡、會稽,即今江蘇、浙江一帶。
- 井底:形容地勢極低,如同井底。
- 畛畦:田間小路,這裏指田地。
- 室廬:房屋。
- 藩溷:籬笆和廁所,泛指簡陋的住所。
- 歷落:錯落不齊。
- 雞棲:雞舍,形容簡陋。
- 嫛㜷:嬰兒。
- 淚沾臆:淚水沾溼了胸前的衣服。
- 黤黯:昏暗無光。
翻譯
在農曆七月的孟秋時節,月亮位於畢宿,大雨聚集,烏雲密佈。雨如瀑布般傾瀉,水勢洶涌如同海水直立,萬家的瓦片和屋檐滴水如同奔流的小溪。往日的高原變成了低窪的溼地,巨大的浪花彷彿要觸碰到天空。三吳地區的良田沉入井底,田地不復存在。房屋和簡陋的住所都被淹沒,倖存者居住的地方錯落不齊,如同雞舍。男子的性命難以自保,常常在半路遺棄嬰兒。書生心中有情,淚水沾溼了胸前的衣服,夕陽昏暗,秋雲向西飄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農曆七月二十三日一場大雨帶來的災難性景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懸河翻空海水立」、「萬瓦千霤如奔溪」,形象地展現了雨勢的猛烈和水勢的洶涌。通過對自然災害的描寫,反映了人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受災百姓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黃玠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