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曾大父丞郯城有惠政兩邑求攝爭之境上至今傳以爲異觀風至此愾然有感

郯子遺封舊,臨淮去魯遲。 雲將山起伏,煙帶草迷離。 地僻民風古,差多驛路疲。 留餘先澤在,行部使人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郯城(tán chéng):古代地名,位於今山東省臨沂市一帶。 攝爭(shè zhēng):爭奪、爭奪統治權。 愾然(kài rán):憤怒、不滿。 先澤(xiān zé):先人留下的恩德。

翻譯

曾經郯城的先祖留下了美好的政績,兩個城邑爭相請求接受他的治理。至今這段歷史傳揚開來,被視爲一種奇特的景觀。風景到了這裏,我不禁感到憤怒和感慨。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古代郯城的風貌和歷史。詩人通過描寫地處偏僻、民風古樸的郯城,表達了對先祖留下的美好政績的敬仰和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家鄉歷史的熱愛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

範景文

範景文

明河間府吳橋人,字夢章,號思仁。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東昌府推官。天啓五年,歷吏部文選郎中。不依魏忠賢,亦不附東林黨,謝病歸。崇禎時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明亡自殺。諡文貞。有《大臣譜》。 ► 3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