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鏞州八景:指古代鏞州地區的八大名勝景點。 洛水: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洛陽市。 閩山:古代地名,指今天的閩縣。 殘書祠墓:指殘破的書籍和祠堂墓地。 修營:修繕。 三更:古代時間單位,指夜裏的第三個時辰。 千年訣:指千年之約。 萬世盟:指萬世之盟。 衣鉢:指出家人的衣鉢,即僧侶。 諸儒:各位儒家學者。 推闕里:指推選入仕。 伊吾:指伊吾人,古代民族。 六籍:指六族。 鏞城:指鏞州城,古代城市。 宰割:指管理統治。 依稀:模糊。 畏壘:畏懼城牆。
翻譯
在洛水和閩山相接的地方,傳來悠揚的歌聲,殘破的書籍和祠堂墓地等待修繕。 夜深人靜時,北方立下千年之約,白晝間南行時,則是萬世之盟。 身爲僧侶的學者們被推選入仕,伊吾六族充滿了鏞州城。 我感到慚愧,管理統治對我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仍帶有模糊的畏懼之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古老城市的景象,洛水和閩山的美景,以及城市中的歷史遺蹟和文化傳承。詩人通過對城市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傳統的珍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對比、象徵等,展現出詩人對城市的深情厚意。整體氛圍莊重而又富有詩意,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沉澱和文化的底蘊。
林熙春的其他作品
- 《 己酉立秋前四日同鄭德進謝行可遊吉水寺塔歸宿江上德進有詩紀遊余未及和丁巳搜篋得詩始為步韻時五月望後也 其二 》 —— [ 明 ] 林熙春
- 《 聞失廣寧志憤 》 —— [ 明 ] 林熙春
- 《 送黃公郎下第請三代誥還潮 》 —— [ 明 ] 林熙春
- 《 題翁粵初姻友約心軒四首並得心字 其四 》 —— [ 明 ] 林熙春
- 《 銷帶解嘲 》 —— [ 明 ] 林熙春
- 《 親郊恭紀三十首禮部請郊 》 —— [ 明 ] 林熙春
- 《 己酉夏觀察金公有祝釐之行餘臥病弗獲祖之江干每枕上有懷輒得詩一二句積之綴成四首用當驪歌 》 —— [ 明 ] 林熙春
- 《 老子跨青牛小幅二絕 》 —— [ 明 ] 林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