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佘石丈

文壇奮跡願多違,焚卻儒冠換鐵衣。 雖是文人羞絳灌,其如武士昧攻圍。 帷中夜識風雲變,閫外塵清羽檄飛。 思廑拊髀圖一報,旂常勒績事猶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佘石丈(shé zhì zhàng):佘石,古代傳說中的人物,代表忠誠和正直。
  • 焚(fén):燒燬。
  • 儒冠(rú guān):儒士的帽子,象徵文人身份。
  • 鐵衣:鐵甲,武士的盔甲。
  • 羞絳灌:慚愧於絳紅的酒,指文人不願沉湎於酒色。
  • 昧攻圍:不明白攻城的道理,指武士不懂文人的境界。
  • 帷中:帷幕之內,指文人的書房。
  • 閫外:閫門之外,指武士的營帳。
  • 羽檄(yǔ xí):軍令箭,傳遞軍令的箭簇。
  • 廑拊髀(qín fǔ bì):拍打大腿,表示思慮或擔憂。
  • 旂(qí):旌旗,軍隊的旗幟。
  • 勒績(lè jì):勒寫戰功,指記錄軍功。

翻譯

送給佘石丈 文學界的努力往往會與願望相悖,放棄了文人的身份,換上了鐵甲。 雖然文人羞於沉湎於酒色,但是武士卻不懂得文人的高尚境界。 在書房裏夜裏能夠看清風雲變幻,而在軍營外卻能看到塵土飛揚,軍令箭傳遞着命令。 思慮拍打大腿,圖謀着一番報答,旌旗常常記錄的戰功卻微不足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文人與武士的對比,表達了文人的高尚情操和武士的勇猛氣概。文人放棄儒冠換上鐵衣,表現出對正義和忠誠的追求;而武士則被描繪爲不明白文人情懷的人物。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文人與武士之間的不同境界,體現了作者對於文人氣節的讚美。

範景文

範景文

明河間府吳橋人,字夢章,號思仁。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授東昌府推官。天啓五年,歷吏部文選郎中。不依魏忠賢,亦不附東林黨,謝病歸。崇禎時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明亡自殺。諡文貞。有《大臣譜》。 ► 3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