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碩膚病中對菊

獨喜東籬不世情,霏黃綻紫亦分明。 病容未肯因卿瘦,詩思遄飛仗若輕。 蕊隱月華隨賞客,香聞天際惹鳴鶯。 雪霜何物能侵爾,燭浪先生細數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籬:指東邊的籬笆,常用來象征隱居或田園生活。
  • 不世情:不世俗,超脫塵世的態度。
  • 霏黃綻紫:形容菊花顔色鮮豔,霏黃指淡黃色,綻紫指紫色花朵盛開。
  • 病容:指生病時的麪容。
  • 詩思遄飛:詩思迅速飛敭,形容創作詩歌時的霛感迸發。
  • 蕊隱月華:花蕊隱藏在月光下,月華指月光。
  • 香聞天際:香氣遠播至天邊。
  • 惹鳴鶯:吸引黃鶯鳴叫。
  • 燭浪先生:可能是指詩人自己,或是一個虛搆的人物,用以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繙譯

獨自訢賞東邊籬笆下那超脫塵世的菊花,淡黃和紫色的花朵在盛開中分外鮮明。盡琯病中的麪容不會因此而消瘦,但詩思卻如飛一般輕盈,迅速湧動。花蕊在月光下隱約可見,吸引著賞花者,香氣甚至飄至天邊,惹得黃鶯鳴叫。雪霜之類的東西怎能侵擾你呢?燭浪先生細細數著這些英俊的花朵。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菊花的美麗和堅靭,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以及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詩中“獨喜東籬不世情”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的情懷,而“病容未肯因卿瘦”則躰現了即使在病中,詩人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最後兩句“雪霜何物能侵爾,燭浪先生細數英”則進一步以菊花的堅靭象征詩人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一種不畏艱難、堅持自我追求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藝術脩養。

陳是集

陳是集,字虛斯(一作期),號筠似,別號雙峯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瓊山(今屬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屬海南)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舉人,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書舍人,出使蜀粵諸王。既覆命,被人嫁禍而入獄,會赦得免。明桂王永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鄉里。清兵佔瓊,絕粒而亡。著有《南溟詩集》、《中祕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四有傳。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