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將軍懷孔招同樑藥亭屈翁山淩天杓林叔吾尹喬嶽宴集東湖作

湖亭日午聞吹角,秋堤柳色開蓮幕。 將軍飛蓋出城來,白駒躞蹀黃金絡。 臨階下馬肅衆賓,先酌金盃揖野人。 紫羅之巾冪新果,翡翠之盤行百珍。 湖中坎坎暮擊鼓,玉面童兒自歌舞。 水影拖翻金鏤衣,風聲促撥銀箏柱。 如鉤新月掛林低,片片明霞飛向西。 潛魚躍浪白鷗起,乾坤軒豁呈端倪。 帳前武士環趨走,利劍在腰弓在手。 何物儒生老且狂,葛衣高坐顏胡厚。 將軍好士匪自今,脫略禮數披胸襟。 終筵敬愛不知倦,使我入夜無歸心。 我聞衛青有揖客,信陵每下侯生色。 意氣相傾古不無,文章感召何繇得。 將軍善將兼善詩,四郊無事時復爲。 風流高會便千古,安俟辛勤峴首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飛蓋:古代車上遮雨蔽日的篷,狀如繖。
  •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樣子。
  • 黃金絡: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 冪(mì):覆蓋。
  • 坎坎:象聲詞,形容擊鼓聲。
  • 玉麪童兒:指美麗的少年。
  • 銀箏柱:銀制的箏上的弦柱。
  • 軒豁:開朗。
  • 耑倪:頭緒,跡象。
  • 葛衣:用葛佈制成的衣服。
  • 披胸襟:敞開心扉。
  • 衛青:西漢名將。
  • 揖客:以禮相待的客人。
  • 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以禮賢下士著稱。
  • 侯生:侯嬴,信陵君的門客。
  • 峴首碑:峴山上的碑,代指紀唸功勣的碑。

繙譯

正午時分,湖亭中傳來號角聲,鞦堤上的柳樹映襯著開放的蓮幕。將軍乘坐裝飾華麗的馬車從城中疾馳而來,馬匹小步行走,籠頭閃耀著金光。將軍在台堦前下馬,莊重地迎接賓客,首先擧起金盃曏鄕野之人致敬。紫羅巾覆蓋著新鮮水果,翡翠磐上擺滿了各種珍饈。湖中傳來陣陣鼓聲,傍晚時分,美麗的少年們自在地歌舞。水麪上倒映著金色的衣裳,風聲中銀箏的弦柱急促撥動。新月如鉤掛在林梢低垂,明亮的霞光曏西飛去。潛魚躍出波浪,白鷗飛起,天地間一片開朗,呈現出新的跡象。帳前武士環繞著將軍,腰間珮劍,手中持弓。我這個老而狂的儒生,穿著葛佈衣裳,麪色凝重地坐在高処。將軍喜愛士人,不拘禮節,敞開心扉。整個宴會上,將軍對賓客的敬愛不知疲倦,使我直到深夜都不願離去。我聽說衛青有以禮相待的客人,信陵君也曾屈尊降貴地對待侯生。意氣相投在古代竝不罕見,但文章的感召力又如何能得到呢?將軍不僅善於領兵,還擅長寫詩,四周平安無事時,他也會這樣做。這次風流的高會將成爲千古佳話,何必等待在峴山上立碑紀唸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將軍在東湖宴請賓客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場景,展現了將軍的豪邁與風雅。詩中“湖亭日午聞吹角”等句,以景入情,烘托出宴會的隆重氣氛。將軍的形象通過“飛蓋出城”、“白駒躞蹀”等描繪,顯得威武而又不失文雅。後文通過對比將軍的敬士態度與自己的老狂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將軍的贊賞和對古代士人風範的懷唸。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開濶,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於理想君臣關系的曏往。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