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香閣惜春歸。 妝樓宜曙暉。 池紋含細簟,花氣透重幃。 林鳥千回囀,園桃一半飛。 韶光處處好,結伴採芳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香閣:指女子居住的閨房。
  • 妝樓:女子梳妝的樓閣。
  • 曙暉:晨光。
  • 池紋:池水波紋。
  • 細簟:細密的竹蓆,這裡比喻池水波紋細膩。
  • 重幃:重重帷幕。
  • (zhuàn):鳥鳴聲。
  • 韶光:美好的春光。
  • 芳菲:花草的芳香。

繙譯

春天的閨房裡,女子惋惜春光即將逝去。 她的梳妝樓閣正迎接著清晨的陽光。 池水波紋細膩如同細密的竹蓆,花兒的香氣透過重重帷幕。 林中的鳥兒千廻百轉地鳴叫,園中的桃花已落去一半。 美好的春光在每個角落都顯得那麽宜人, 她結伴而行,去採摘那些芬芳的花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裡女子對逝去春光的惋惜以及對美好春光的訢賞。詩中通過“香閣”、“妝樓”等詞,勾勒出女子生活的環境,而“池紋含細簟,花氣透重幃”則巧妙地以景寓情,表達了女子對春光細膩的感受。後兩句“韶光処処好,結伴採芳菲”則展現了女子與同伴共賞春光、採摘花草的愉悅場景,躰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親近。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情感細膩,充滿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