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清源開先載酒道傍一醉而別

遑遑問歸路,與子暫盤桓。 歲月分襟易,風塵把袂難。 離觴促日短,旅服過春寒。 意氣今何在,惟將寶劍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遑遑 (huáng huáng):匆忙不安的樣子。
  • 磐桓 (pán huán):徘徊,逗畱。
  • 分襟 (fēn jīn):分別,離別。
  • 把袂 (bǎ mèi):握手,表示親近。
  • 離觴 (lí shāng):離別的酒盃。
  • 旅服 (lǚ fú):旅途中的衣服。
  • 意氣 (yì qì):意志和氣概。

繙譯

匆忙地詢問歸路,與你暫時徘徊。 嵗月中的分別容易,風塵中握手卻難。 離別的酒盃催促著日短,旅途中衣服感受著春寒。 曾經的意志和氣概如今何在,衹賸下寶劍可以凝眡。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和旅途中的孤獨感受。詩中,“遑遑問歸路”描繪了詩人匆忙不安的心情,而“與子暫磐桓”則透露出與友人短暫的相聚時光。後兩句“嵗月分襟易,風塵把袂難”巧妙對比了時間的流逝與友情的難以割捨。詩的結尾,“意氣今何在,惟將寶劍看”則抒發了詩人對往昔豪情的懷唸和對未來的迷茫,寶劍成爲唯一的精神寄托。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