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太和山遊道院作

雲峯自送迎,澗道亂縱橫。 林木有千歲,山禽時一鳴。 雨來巖岫失,風過石泉清。 詎取丹砂志,將怡雲壑情。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和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作者遊歷時所到之地。
  • 區大相:明代詩人,生平不詳。
  • 雲峯:高聳入雲的山峯。
  • 澗道:山間的小溪流。
  • 千歲:形容樹木古老,壽命長久。
  • 山禽:山中的鳥類。
  • 巖岫:山洞或山峯。
  • 石泉:山石間的泉水。
  • 丹砂:煉丹用的原料,這裏指煉丹的志向或追求。
  • 雲壑:雲霧繚繞的山谷。

翻譯

山峯高聳入雲,彷彿在自顧自地送迎過往的旅人,山間的小溪流縱橫交錯。 林中的樹木古老而茂盛,據說已有千年的壽命,山中的鳥兒偶爾發出一聲鳴叫。 雨來時,山洞和山峯彷彿消失了,風過之後,山石間的泉水顯得格外清澈。 我並非爲了追求煉丹的志向而來,而是爲了享受這雲霧繚繞的山谷帶來的寧靜與愉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太和山遊歷時所見的自然景色,通過「雲峯」、「澗道」、「林木」、「山禽」等意象,展現出一幅幽靜而神祕的山林畫卷。詩中「雨來巖岫失,風過石泉清」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自然景色的變幻莫測和清新宜人。最後兩句表明了作者的遊山心態,不爲煉丹求仙,只爲享受山林之樂,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懷。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