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臣篇

漢家宮闕入邊塵,白草黃榆問遠臣。 南越荒墳嘶石馬,北庭清露泣金人。 山河不改千秋色,衛霍原輕百戰身。 莫忘羣公驂駕路,柏樑冠履應星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漢家宮闕:指漢朝的皇宮。
  • 白草黃榆:泛指邊塞的植物,白草爲一種耐寒的草,黃榆爲邊塞常見的樹種。
  • 南越:古代國名,位於今廣東、廣西一帶。
  • 石馬:墓前的石雕馬,象徵墓主的尊貴。
  • 北庭:指北方的邊疆地區。
  • 金人:指銅像或鐵像,這裏可能指邊疆的防禦設施。
  • 衛霍:指漢朝名將衛青和霍去病,他們曾多次征戰匈奴。
  • 百戰身:指經歷了無數戰鬥的身體,比喻英勇。
  • 羣公:指衆多的官員。
  • 驂駕:古代指駕車的馬,這裏指官員的出行。
  • 柏梁:古代一種高大的樹木,這裏可能指宮廷中的建築。
  • 冠履:指官員的服飾,冠指帽子,履指鞋子。
  • 應星辰:與星辰相應,比喻地位顯赫。

翻譯

漢朝的皇宮已淪爲邊疆的塵埃,我詢問遠方的臣子,只見邊塞的白草和黃榆。 南越的荒墳上,石馬在嘶鳴,北方的邊疆,清露如淚,滴落在金人之上。 山河依舊,千秋不變,而衛青和霍去病,他們雖輕視百戰的艱辛,卻也留下了不朽的功勳。 不要忘記那些官員們出行的道路,柏梁之上的冠履,與星辰相應,彰顯着他們的尊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漢朝宮闕的淪陷和邊疆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和對邊疆安寧的憂慮。詩中「白草黃榆」、「南越荒墳」、「北庭清露」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了邊疆的荒涼與悽美。同時,通過對衛青、霍去病等歷史人物的提及,強調了英勇與犧牲的價值。結尾處對官員們的提醒,則透露出對國家未來的關切和對官員責任的強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感和責任感。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