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董崇相戶部課績
歲昔在乙巳,送君入上京。
亂流濟扁棹,兩岸多鶯聲。
一別詎能幾,今又送君行。
濃談殊未盡,衷曲還憤盈。
燕薊正雨雪,胡爲獨北征。
行途登泰岱,吳門望正晴。
上有無字碑,秦漢銘已傾。
秣陵舊都地,守重隔江城。
國初宿屯戍,五衛列藩營。
自從崩圯後,洲渚坦以平。
何當存犄角,識者爲心驚。
袖中有短疏,意在扣宸明。
遠臣既建白,公輔會相成。
願君且靜默,造物忌取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昔:昔日,過去的一年。
- 乙巳: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濟:渡過。
- 扁棹:小船。
- 詎:豈,怎能。
- 濃談:深入的交談。
- 衷曲:內心的情感。
- 憤盈:充滿憤慨。
- 燕薊:指古代的燕國和薊國,這裏泛指北方地區。
- 秦漢銘已傾:指秦漢時期的碑文已經模糊不清。
- 秣陵:古代南京的別稱。
- 五衛:古代的五種軍隊編制。
- 崩圯:崩塌,毀壞。
- 犄角:比喻軍事上的重要位置或策略。
- 建白:提出建議或意見。
- 宸明:指皇帝。
- 公輔: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
- 靜默:沉默不語。
- 造物:指天意或命運。
翻譯
去年是乙巳年,我送你進京城。我們乘小船渡過河流,兩岸傳來鶯鳥的叫聲。一別之後,怎能想到,今天我又來送你遠行。我們深入交談,但未盡的話語和內心的情感依舊充滿憤慨。燕薊之地正值雨雪,你爲何獨自北行?在旅途中,你將登上泰山,那時吳地的門正晴朗。山上有一塊無字碑,秦漢時期的銘文已經模糊不清。秣陵,這古老的都城,守衛重重,隔着江城。建國初期,這裏駐紮着五衛軍隊,列陣如藩籬。自從崩塌毀壞後,洲渚變得平坦。何不保留那些重要的軍事位置,有識之士爲此心驚。我袖中有一封短疏,意在向皇帝提出建議。遠方的臣子既然提出了建議,朝廷的高級官員會相助成全。願你保持沉默,天意或命運忌諱追求名聲。
賞析
這首詩是陳第送別友人董崇相的作品,通過回憶往昔的送別和眼前的再次離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時局的憂慮。詩中,「亂流濟扁棹,兩岸多鶯聲」描繪了送別時的景象,而「濃談殊未盡,衷曲還憤盈」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後文通過對秣陵舊都的描述和對軍事策略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關切。最後,詩人勸友人保持沉默,避免追求名聲,反映了對時局的無奈和對友人的深切關懷。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政治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