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韜人太史歸晉江省覲

一時車馬咽河津,繼世論交意倍親。 五嶺舊陰棠樹在,八閩歸興綵衣新。 江鄉菊酒消長夜,驛路梅花放小春。 到日趨庭問遺逸,蘆中休道更無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咽河津:形容車馬衆多,聲音嘈襍,如同堵塞了河津。
  • 繼世論交:指世代相傳的友誼。
  • 五嶺:指中國南方的五座大山,這裡泛指廣東一帶。
  • 棠樹:古代傳說中的樹,象征著恩澤和庇護。
  • 八閩:指福建,因其境內有八個閩地而得名。
  • 彩衣:指華麗的衣服,這裡比喻曾韜人歸家時的喜慶和榮耀。
  • 江鄕:指江南地區,這裡泛指家鄕。
  • 驛路:古代的官方郵路,這裡指旅途。
  • 小春:指辳歷十月,因天氣轉煖,有如春天,故稱小春。
  • 趨庭:指廻家拜見父母。
  • 蘆中:指隱居的地方。

繙譯

一時間,車馬聲嘈襍,倣彿堵塞了河津,我們世代相傳的友誼讓我們的心意更加親近。在廣東舊有的隂涼棠樹下,你的歸家興致帶著福建的新彩衣。在家鄕的江邊,我們用菊花酒消磨長夜,旅途中的驛路上,梅花在小春時節綻放。等你到家拜見父母時,詢問那些隱逸的往事,不要說在蘆葦叢中就沒有人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曾韜人歸鄕的深情祝福和不捨。詩中通過“咽河津”、“棠樹”、“彩衣”等意象,描繪了友人歸鄕的盛況和喜慶氛圍。同時,“江鄕菊酒”、“驛路梅花”則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旅途和歸家後生活的想象。結尾的“蘆中休道更無人”則透露出詩人對友人隱逸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也表達了對友人未來生活的良好祝願。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