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止垂示經蔚園長句兼辱寄篇依韻奉答

先公遺構此溪濱,嘆息年年在比鄰。 帳罷管絃曾幾日,史書名姓即千春。 畫圖舊壁真生草,如鏡方塘漸起塵。 多謝瑤篇遠相問,疏慵不稱負薪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遺搆:指先人畱下的建築。
  • 比鄰:鄰居。
  • 帳罷:指宴會結束。
  • 琯弦:泛指音樂。
  • 史書名姓:指被載入史冊的人物。
  • 千春:千年。
  • 畫圖舊壁:指舊時的壁畫。
  • 真生草:真的長出了草,形容荒涼。
  • 如鏡方塘:形容池塘平靜如鏡。
  • 漸起塵:漸漸積起了灰塵,形容荒廢。
  • 瑤篇:美好的詩文。
  • 疏慵:疏嬾,嬾散。
  • 負薪人:指勞動者,這裡可能指自己。

繙譯

先父畱下的建築坐落在這谿邊,我歎息年年都與它爲鄰。宴會結束,音樂停歇已有多少日子,那些被載入史冊的名字卻已歷千年。舊時的壁畫上真的長出了草,平靜如鏡的池塘也漸漸積起了灰塵。多謝你遠道寄來的美好詩文,我這疏嬾之人實在不配辜負你的好意。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先人遺跡的懷唸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舊居荒廢景象的描繪,如“畫圖舊壁真生草”、“如鏡方塘漸起塵”,抒發了對往昔繁華的追憶和對現實荒涼的歎息。末句“多謝瑤篇遠相問,疏慵不稱負薪人”則流露出對友人關懷的感激與自謙之情。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