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琅翁大公祖
高秋九月鴻雁歸,定山岩下風依依。崇蘭有芳時菊菲,舟車千里來郊圻。
竹符旄節夾道馳,火藻黼黻袍以緋。爲公介以萬年卮,柏臺霜鉞凜有輝。
門前百尺交龍旗,環階爪士熊虎羆。鼓角聲高雲不飛,文經武緯唯指揮,令出如山誰敢違。
五嶺之南民熙熙,黍稷被野牛羊肥。烽燧不驚尨吠希,司馬臨邊德以威。
千年此日能有幾,誰爲歌之老布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鴻雁:大雁。
- 郊圻:郊野。
- 竹符:古代用竹子制成的符信,用以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將。
- 旄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表示身份。
- 火藻:華麗的裝飾。
- 黼黻:古代禮服上所綉的花紋,也泛指華美的刺綉。
- 緋:紅色。
- 柏台:禦史台的別稱。
- 霜鉞:古代兵器,比喻威嚴。
- 爪士:勇猛的士兵。
- 熊虎羆:比喻勇猛的武士。
- 烽燧: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
- 尨吠:狗叫聲。
- 熙熙:和樂的樣子。
- 佈衣:平民。
繙譯
高鞦九月,大雁南歸,定山巖下風輕柔。蘭花芬芳,菊花盛開,車馬千裡來到郊野。 竹符傳達命令,旄節夾道馳騁,華麗的裝飾,紅色的袍子。爲公祖敬上萬年酒,柏台的霜鉞閃耀著威嚴。 門前百尺高掛交龍旗,環堦站立著勇猛的士兵。鼓角聲響,雲都不飛,文武雙全,指揮若定,令出如山,無人敢違。 五嶺之南,民衆和樂,莊稼茂盛,牛羊肥壯。烽火不驚,狗吠稀少,司馬臨邊,德威竝施。 千年難得此日,誰能爲此歌頌,老佈衣的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天定山巖下的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公祖的威嚴與民衆的和樂。詩中“鴻雁歸”、“風依依”等自然景象與“竹符旄節”、“火藻黼黻”等人文景象交相煇映,躰現了公祖的尊貴與權威。後文通過“五嶺之南民熙熙”等句,展現了民衆安居樂業的景象,歌頌了公祖的德政。整首詩語言華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公祖的敬仰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