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雨集彈琴同朱子茂子祐子習

悲秋一借陽臺雨,卻怪明河此夕陰。 剪燭試窺牛女渡,落梅先入鳳凰琴。 情隨天上乘槎客,響切城南搗素砧。 回首珠江花艇夜,玉人歌罷漏沈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夕: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乞巧節,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
  • 陽臺雨:指神話中巫山神女出現的陽臺,此處借指七夕之夜的雨。
  • 明河:銀河,此夜因傳說牛郎織女相會而顯得特別。
  • 牛女渡:指牛郎織女渡過銀河相會的傳說。
  • 鳳凰琴:一種古琴,象徵高雅的音樂。
  • 乘槎客:指傳說中乘木筏上天河的仙人。
  • 搗素砧:古代婦女搗衣的聲音,常用來象徵思念之情。
  • 珠江花艇:指廣州珠江上的遊船,花艇是裝飾華麗的小船。
  • 玉人:指美麗的女子。

翻譯

悲秋之情藉着七夕之夜的陽臺雨表達,卻奇怪銀河在這夜晚顯得陰暗。 點亮蠟燭嘗試窺視牛郎織女渡河的情景,落下的梅花先飄入鳳凰琴中。 情感隨着天上的乘槎客飄蕩,聲音急切地傳來了城南搗衣的素砧聲。 回首珠江上的花艇夜晚,美麗的女子歌聲已停,夜深人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過陽臺雨、明河、牛女渡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牛郎織女傳說的嚮往和對秋夜的感慨。詩中「剪燭試窺牛女渡」一句,巧妙地將現實與傳說結合,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的渴望。結尾的「玉人歌罷漏沈沈」則增添了一絲悽美和寂寥,使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