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太史曙戒過訪海幢將歸風雨大作留同王震生程周量梁蘭友梁芝五澹歸夜話分賦

嶤嶷崗埠精廬隱,百雉斜臨高幡引。 入樹蟬聲盡日長,流涎衲子香爐冷。 幰蓋華軒藻寺門,鳥窠倒履迎旟隼。 白傅裴休俊玉容,烟霞灑落生心腔。 青雲自合騰珪璧,禪機旋轉光玲瓏。 柱杖芭蕉非我與,金山玉帶解諸公。 琢成楮葉雜春芽,絕肖何必青蓮花。 老僧瞺瞪不得語,自然白石成丹砂。 五馬催呼歸興失,三門移睇浮雲黑。 零陵山石自紛飛,金波昨夜先離畢。 咫尺烟濤上下翻,黿鼉吐電蛟龍泣。 憍尸迦主獻瞿曇,阿修羅殿滿劍戟。 隱几更坐成歡笑,本來面目一時得。 血紅鯉眼寒光閃,海飆幾陣連天捲。 不勞石汁鑄琉璃,平地貝闕生光輝。 縮腳摳衣不及語,雙門乍啟真珠飛。 秉燭高談幽思動,含毫掃紙抒冰姿。 冰姿自帶漭泱色,萬頃滄溟歸一滴。 芥子空穴駐須彌,筆端三昧通禪力。 癡憨猶不許旁觀,木枕纔醒東旣白。 津吏頻呼渡頭船,芳塵雜沓凌朝烟。 心賞窈藹不可期,廊廟山林齊置之。 分襟熊軾擁前驅,始知貴賤忘多時。
拼音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